《棋诀》新篇之二
时间:2005-04-25 14:2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章志强四段 点击:次
续《 棋诀 》新篇之一
〖禁手〗篇上
“禁手”是针对黑棋设置的,是最基本的规则,其目的是为了削弱黑棋强大的先行优势。白棋不存在任何“禁手”,并可通过强迫黑棋走“禁手”而获胜。“禁手”即禁止下的那一手棋,不论是黑无意走出或被迫的。“禁手”仅存在于一瞬间并需白棋指出才能判黑负,如果黑棋走出“禁手”而白棋未发现且也下了一手棋,则“禁手”立即消失。如果“禁手”出现的同时黑已成“五连”,“禁手”也将消失。只要“禁手”出现并由白棋指出,则立即判白获胜,不论棋盘上不相关的因素。例如黑已成“三、三”禁手,这时就算白棋(或者是黑棋)能通过连续的“冲四”解掉黑棋的“三、三”也算黑走“禁手”负。“禁手”不仅限制了黑棋获胜的途径,也使得黑方为了不被逼迫成“禁手”必须采取某些必要的措施和技巧。
“禁手”包括“长连”、“三、三”、“四、四”和“多个先手”,其实质是“长连”和“违规的先手组合”这两种。
“长连”指在一条直线或斜线上,下成连续五个以上的棋型。如下图:
![]() ![]()
以上是两个“长连”范例,只要黑棋走出连续五个以上时立即成为“禁手”。这里包括由“五连”再下一手棋所形成的六个子棋型的情况。
相对而言,“长连”比较容易判断,“违规的先手组合”的判定比较困难。很多人知道“双活三”、“双嵌四”、“双冲四”等一些棋型为“禁手”,而缺乏系统的认识,且“先手”的组合变化万千,只有对“禁手”原理的真正了解,才能对“禁手”进行准确的判断。
首先什么是“先手”,“先手”即“三”或“四”,只有这两个才是“先手”其余都不是。那么什么是“三”和“四”呢?
“三”指在一条直线或斜线上,由三个子构成的,必须防守否则将成为“活四”导致速胜的棋型。
既是“活的三”,包括以前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活三”和“嵌四”。因二者都是三个子所构成的,如果对方不进行防守将成为“活四”导致速胜。
“活四”指在一条直线或斜线上由连续的四个子构成的无论对方怎样防守,只要再走一手棋将必定成为五连的棋型。
![]() ![]()
以上是六个“活四”范例(以水平方向为例),因每个棋型都能通过两端的延伸成为五连,白方已无法防守了。真正的“活四”一定包括这六者之中。
![]() ![]()
上面的五个都不“活四”,第一行的两个不可能成为“五连”,而第二行的第一、第二个图形能下出五连的点只有a,只要白棋防守正确,黑棋不能“五连”。最后的那个根本不是由连续的四个子构成的,也不是“活四”。
建立在充分了解“活四”的基础上,对“三”的判断将比较容易。
![]() ![]()
以上是七个“三”范例,近似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活三”。第一行的第一个是“三”,因两端都无阻碍,如果白棋不加以防守,黑棋只要走任意一端,就能成“活四”。余下的六个图形只要白棋不防守,黑棋走a位就能成“活四”。因此按“三”的定义,以上七个图形全为真正的“三”。
注:图例中的白棋也可认为是棋盘的端线或端点,二者都起限制作用,对黑棋来讲是等同的。
![]() ![]()
以上是另六个“三”范例,近似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嵌四”。“嵌四”要成为“活四”必须走中间的那点,即上图的a位,如果白棋不加以防守,以上六个图形都能走成“活四”,因此都是“三”。上面共十三个范例,任何的“三”都包括在这之内,在有的“三”的图例中,“三”的一端或两端都没有黑白子,这说明在它的延长线外没有其它的子或离边界较远,或有子但因距离较远对这个“三”已经没有影响了。
![]() ![]()
上面的九个都不是“三”,因如果白棋不防守,黑棋不能将以上棋型下成“活四”。特别是最后一行的后两个棋型,虽然是由三个子构成的,但过于松散,不可能成为“活四”。有四个图例只有一端有子加以限制,因为只要一端有如上的限制就已不是“三”了,所以它的另一端就不用讨论了。在此仅列出基本型,每个图形还有许多的变例,在此就不一一指出,现就第二行第一个加以详细说明:
![]()
以上在标准棋盘上排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五个变例,如果要全部排出所有的变例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只要将要判断的图形水平放置,将盘端化成假想盘外端有一枚白子,就能完全参照所给图例进行判断。在此仅给出全部基本图形以供参考,在棋盘上出现的所有图形都能转化成以上图例。
以上图形的判断还比较容易,如果再加上“禁手”情况就变得比较复杂。有人会说,现正在讨论“禁手”的问题,你又把其它“禁手”加进来分析,那不是更加糊涂了吗?其实正因为在“禁手”的判断中出现了其它“禁手”,才使得“禁手”的判断变得复杂和难以理解,这正是本篇所要讲述的重点和难点。
![]() ![]()
我们如果假设图中的a为“禁手”点,以上四个图例都不是“三”。由于黑棋不能下在“禁手”点上,而这些棋型要下成“活四”就必须走a点,因此在上图中如果白棋不加以防守,黑棋不可能走出“活四”,按定义即不是“三”。有人会说:这么少?确实,由“禁手”造成的死的“三”的基本图形只有这四个,但它的变例却难以穷尽,现仅以第一个图例进行演变:
![]() ![]()
上面的图例中,两个水平的三子结构都不是“三”,因如果它要变成“活四”就必须走两端的a位,但在此的a位都是“禁手”,左图的“禁手”点是由其它黑子构成的,而右图中的“禁手”点是由本身和其它黑棋共同形成的。因此在这个情况下,黑棋不可能走出“活四”,按定义就不是“三”。它的变例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但只要出现如上图形,且a位是“禁手”点,不管此点是怎样形成的,都可判定它不是“三”。有人会认为:那你在“活四”的判断中怎么没有加入“禁手”进行思考呢?因为规则规定:成“五连”时“禁手”自动失效,即当下成“五连的那个子为“禁手”点时,“禁手”消失。
如果在前面十三个“三”的范例中的某些位置为“禁手”点那又如何呢?只要参照图(A)就可以很容易进行判断,只要不符合的就是真正的“三”。
对“三”的判别有一条基本准则:“三”只有以下(A)、(B)两种棋型结构;
![]() ![]() (A) (B)
A是连续型结构,B是间断型结构,只有这二个棋型才有可能成为“活四”。
B要成为“三”,首先中间的那个点(Y)必须可以下子,即此点不能是“禁手”点且未被白棋占据;并且二端(X、Z)必须都可以向外延伸出去一格,即离端点最近的白子或盘端应保持一格的距离,离最近的黑子应保持二格的距离。
A要成为“三”,首先必须有一端可以向外延伸出去一格;并且另一端可以延伸出去二格,其中第一格必须可以下子。
通过以上基本准则的分析,能对以前所说的范例有更深层次是的认识,如果你现在不能理解也不要紧,随着对“禁手”认识的深入,你将逐渐明晰这个准则。
如果是两侧外端都有棋子限制时,有一个简易的判断方法,只要先数一下可走位置是否大于或等于六个,并且分析形成“活四”的那个点是否可下。
![]()
如上图所示,在这个图形中,左端有白子的限制,所以只能走到贴近白棋的A位为止,而右端由于有黑子的限制,因此只能走到离黑棋相距一格的B位为止(如果走C位,将使外端的黑棋与中间的棋型连为一体,成为“长连”),从A到B共有六格,符合第一个条件,只要再对D进行判断就能得出结论了,如果D点不是“禁手”点那么这个棋型就是“三”。
“四”指在一条直线或斜线上,由四个子构成的,必须防守否则下一步将立刻成为“五连”导致速胜的棋型。
“四”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冲四”、“嵌五”和“活四”。只要是“活四”就一定是“四”,除此之外还有二个型,如下图所示:
![]() ![]()
第一行的二个就是基本型,因为如果白棋不防守,则黑棋马上能成“五连”,按定义也是“四”。它有许多变例,如第二行的二个变化,因只要不影响黑棋在一端发展成为“五连”,就无法改变是“四”的事实,归根结底还是二个基本图例的演变。
![]() ![]() ![]()
上面的三个图例显然不是“四”,因为都不可能成为“五连”。
对“四”的判别也有一条基本准则:“四”即“五连”少一粒子(而不是“长连”少一枚子),只要下一个子能连成“五连”的棋型就是“四”。
“先手”是“三”和“四”的总称,且仅包括这二者。
至此我们已能很容易判断“禁手”了。
“禁手”:当黑棋走一步棋,同时直接形成一个以上的“先手”且没有形成“五连”时:如果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先手”时,则此点为“禁手”;如果是二个“先手”时,只要不是“三”和“四”组合就都是“禁手”。
首先是“黑棋”,只有黑棋才有“禁手”;并且是“一步棋,同时形成”,不是由二手或二手以上形成的(例如白棋通过二个“四”,迫使黑棋分别下出二个“三”则不能算“禁手”。);而且“形成一个以上的‘先手’”,必须是“先手”如果不是就不能算,且需一个以上;还须符合“没有形成‘五连’”的要求,走出“五连”时“禁手”自动消失;如果以上的情况都符合时再判断是否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先手’”,是:则必定是“禁手”;否:再判断是否为“‘三’和‘四’组合”,如果不是二者的组合就是“禁手”。
“禁手”的定义是非常严格和精确的,只有完全符合所有的条件才能被认定为是“禁手”。为了使读者有更深的了解,以上对定义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详尽解释,但没有对其中的“直接”进行解释,在此将单独说明。有“直接”则必有“间接”,现在先举一个“间接”的实例加以说明:
![]()
本图现在没有一个“先手”,因为A位是“四、四”禁手点,所以斜线上的那个是假“三”。现在该黑棋下,如果黑棋走B位那又如何呢?首先形成一个间断型的“三”,并且使水平的那个三个子的棋型无法形成“五连”,因此A点的“禁手”消失,从而使得先前的那个假“三”成为真正的“三”。因此当黑棋走B位时,“走一步棋,同时形成二个‘先手’”,但其中有一个“先手”是间接形成的,不符合“直接”的条件,是间接的同时形成二个“先手”,因此B点不符合“禁手”的定义,也不是“三、三”禁手点。所谓“直接”是指所形成的“先手”是包含这个棋子在内的,即是由这个棋子直接构成的。
虽然到现在没有举一个“禁手”的例子,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禁手”的定义判断“禁手”点,只要分别鉴别二个先手是否是“三”和“四”组合,如果不是就一定是“禁手”。把复杂的问题化成简单的加以分析,正是人类的聪明之处。“禁手”的图形变化不止万千,不可能一一列出,也无法体现逻辑性,现只要通过定义分别进行单独的简单的“三”、“四”判断,能将很复杂的“禁手”问题加以分析和判定。
有一个情况除外,当二个“先手”成一直线时会给判断带来困难。其实在一直线上由一手棋同时形成的二个“先手”必定是二个“四”。因为如果是“三”,而它与另一个“先手”的公共点将它和这个“先手”连为一体,不可能保持三个子的结构,只有“四”才有可能存在于这种情况下。下图给出所有可能的图例:
![]() ![]()
以上三个图例中的x都是“四、四”禁手点,它所形成的二个“四”已由虚线标出。当然每个图形的二端外侧都不能有黑子,否则因是“长连”,x位就不是“禁手”了。
最后举一实战中的例子加以分析:
白棋正在成“四”叫杀,黑棋只能走X位解杀,但这好象正是白棋所希望的,那么X位是否为“禁手”呢?让我们看一下,如果黑棋走在X的位置上能同时形成几个“先手”?经初步观察好象有二个“先手”:一个是从左上方到右下角的“三”;另一个是纵向的“三”。倘若此说成立,黑必败无疑。现让我们分别判断这二个是否真的是“三”:第一个“三”是连续型结构的,只要能在二端下子就能成“活四”,本例中这个“三”符合这个要求,能形成“活四”,因此它是真正的“三”;第二个“三”是间断型结构的,要形成“四”就必须走中间的那点,在本例中就是Y位,那么黑棋能下在Y成“活四”吗?不能!因为黑棋在下Y位使纵向的“三”成为“活四”的同时,也把从右上方到左下角的一个型变成了“四”,因此Y是“四、四”禁手点,即黑棋在此处不能下子,因此不可能在纵向形成“活四”,从而证明第二个不是真正的“三”,更不是“先手”。综上所述,在如图例中的情况下,黑棋走X位仅成一个“先手”,不存在“禁手”问题,X更不是“禁点”,黑棋可以下。
在此出现了前面所说的“在‘禁手’的判断中出现了其它‘禁手’”的情况,这就是平时经常容易判断错误的地方。其实质是在“禁手”的判断中判断其它的“禁手”,即假设判断点上有一个黑子,再判断同时所形成的几个棋型是否是真正的“先手”,也就是对“三”和“四”的判断。“四”的判定较简单,因不需要涉及“禁手”的问题,而“三”的判断较为复杂。因此判断“禁手”的关键是对“三”判断。
只要你对定义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就一定能对“禁手”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理解。以下罗列出所有的定义:
“长连”指在一条直线或斜线上,连续下成五个以上的棋型。
“三”指在一条直线或斜线上,由三个子构成的,必须防守否则将成为“活四”导致速胜的棋型。
“活四”指在一条直线或斜线上,由连续的四个子所构成的,无论对方怎样防守,只要再走一手将必定成为五连的棋型。
“四”指在一条直线或斜线上,由四个子构成的,必须防守否则下一步将立刻成为“五连”导致速胜的棋型。
准确的五子棋术语只有:三、四、活四、长连。在“禁手”的判断中,尽量避免使用容易引起混淆的词汇如:活三、嵌四、冲四、嵌五等。
“禁手”的研究中还有一些非常特殊的特例,很容易引起错觉和混乱。如果你是初次阅读本文或对“禁手”了解不深,请跳过以下内容以免产生认识偏差。
(责任编辑:伍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