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镝简介:
2001年5月第二届中行杯第五名
2002年8月第一届全国赛A组第五名
2002年10月首届北京公开赛B组第十名
2003年9月首届吉林公开赛亚军
2003年10月第二届全国赛A组第九名
2003年10月首届亚洲杯第四名
2004年8月浙江邀请赛第三名
2004年10月第三届全国赛A组第六名
2005年3月互联星空现场总决赛五子棋项目冠军
2005年5月上海名人战亚军
2005年5月中韩对抗赛中方三台

2001年5月第二届中行杯比赛中

2002年10月首届北京公开赛比赛中 2002年10月首届北京公开赛领奖台上

2003年10月首届亚洲杯与台湾棋手张益丰比赛中

2004年8月浙江邀请赛与北京棋手曹冬对弈中 2004年8月浙江邀请赛领奖台上

2005年5月上海名人战与日本名人山口真琴对弈中 2005年5月上海名人战喜获奖杯

2005年5月上海名人战赛场与棋友曹冬(左一)、殷立成(左三)、朱建锋(左四)合影

2005年5月中韩对抗赛比赛中 2005年5月中韩对抗赛中韩棋友全家福
蓝鲸,东北人氏,因求学天津而进天津连珠俱乐部。身高几近两米,以黑石起家,其人天纵其才,天资极高,结合自身的修炼,竟然把小小黑石暗器练成隐隐有一代宗师的板门刀法。此后他舍弃黑石暗器,武功自成一路。此人虽身材魁梧,招高力猛,却绝非卤莽无知之辈,两军对垒之际他总是屡屡怪招迭出、出奇制胜。
于京平:《大话那威杯》
怎么说蓝鲸呢?很少有人象他这样愿意在棋上花费这么多时间,而他用在棋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收获。网络里修成正果的人不多,或许我永远都不会成为他那样的棋手,不过这是我的目标。
bayerno:《感怀》
叶子:蓝鲸,你是99年在天津上大学那会才接触到五子棋的吗?
蓝鲸:这个大概要从高中说起了,那时只懂得禁手,并不了解其他规则,同学们喜欢下,也就跟着去学。不过在天津上大学时才通过网络在联众才真正接触到现代五子棋职业规则 。
叶子:然后因此而着迷?
蓝鲸:是否就把我迷住了还真说不清,当时,只知道这件事很有意思,渴望把棋下越下越好。我希望自己做什么都能做到最好,下五子棋也一样。后来,我在联众接触到了FIVER6,在和FIVER6下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其实很菜,虽然可以在联众很容易就上到1D,却连FIVER6的中级都下不过 。
叶子:后来呢?
蓝鲸:我用FIVER6下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不少的对局经验,不过由于用的是软件,所以自己的水平并没得到多少实质性的提高。大概是2000年12月左右,在联众的天津五子棋前辈把我叫到了现实中下棋。
叶子:当时自我感觉一定特别好?
蓝鲸:在网上我是很沾沾自喜的,因为那个时候联众里懂得骗招的人不多,而且计算力普遍不高,我利用FIVER6和骗招经常可以取得一些胜利 。在与现实中的棋手过招以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很菜。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和以前的天津冠军刘志勇下,我被他连续20多手的VCT抓了长连,而我事前居然一点都没看出来。
叶子:这种网上和网下实力上的差距让你有失落感吗?
蓝鲸: 没有失落感,只是更增加了我对五子棋的兴趣,发现原来棋还可以这么下。这是一种全新的感觉。与网络相比,首先它特别直观,能让你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一般我想棋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惊动我,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那种经过精心计算,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感觉让我感觉很爽。
叶子:这也是五子棋一直能迷住你的地方吗?
蓝鲸: 是的,当时的棋不象现在,结果可以计算得很清楚,那时局面的变化对于我是未知的,充满了乐趣。而现在,只有同实力相当的棋手下,才能体会这种乐趣。
叶子:是高处不胜寒吗?
蓝鲸: 比我强的棋手很多,只是无法经常在一起交流才让我有了现在的感觉。
叶子:这次中韩对抗赛,感觉是一路凯歌,没什么悬念,是实力相差太悬殊吗?
蓝鲸: 是的,韩国选手普遍的水平大概在中国全国赛前十名以外,这样的“对抗”其实有点不公平。
叶子:看来与其说是对抗,不如说是交流更准确一些。
蓝鲸: 韩国人明显错估了实力对比,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网上战绩不错,其实,现实中比赛和网络上下棋是两回事 。比赛在第一轮结束以后就已经是交流了,我们四人中除冯华生因长时间没下棋而略显紧张外,大家基本上都发挥了正常水平。
叶子:你、曹冬、朱建锋和冯华升等被称为中国五子棋新锐的佼佼者,你认为现在的五子棋的大环境和老前辈们那会相比,有什么不同?
蓝鲸: 现在的研究风气很好,五子棋爱好者比那个时候要多得多。但问题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真正把五子棋当做事业做的人少了,因为交流的便利使得人的心态起了变化。
叶子:能谈得具体一些吗?
蓝鲸: 大家似乎不再去体会对弈的乐趣,而是更多的关注研究的结果,而我始终认为棋的乐趣只有在棋盘上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因为在面对面的较量中,双方不光是比研究,比计算这些东西,还有其他的众多因素,棋类运动最大的魅力和乐趣就在于此。但现实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人不再把对弈当作乐趣,而是尽可能地去穷尽某些变化,我个人认为,研究只是连珠在技术上的一个延伸,我们不能过多地去追求枝节而忽略了主干。
叶子:在五子棋上你有成就感吗?
蓝鲸:成就感,有一些吧,不过那是前几年了。
叶子:为什么是前几年?
蓝鲸:那时候刚刚在五子棋上取得一些成绩,所以有很大的满足感。现在每年增长的只是经验 ,更多的是迷惘,不知道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这可能也是我和许多棋手目前共同的感觉吧。
叶子:你曾写过一篇引起很多人关注的帖子《谈比赛的集团战术 》,众所周之,集团战术是一个把规则变成潜规则的东西,大家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现象褒贬不一,能谈谈你写这篇文章时的一些感概吗?
蓝鲸:我是东北人,我说话向来就比较直。我写《谈比赛的集团战术 》并不代表我是多么看不惯这个,我只是把一些大家都默认的东西给挑明了而已。因为那年全国赛我是和朱建峰同住一个房间,全程了解他所付出的努力,但这种努力依然只是过程,而没有变成结果,后来又看到赛后论坛上有一些这方面的争论,就有感而发了。
叶子:竞技体育,设立规则,讲的无非就是公平,对五子棋而言,“集团战术”它究竟意味着什么?
蓝鲸:我觉得没什么,很正常的现象。
叶子:这种现象的存在,合理吗?
蓝鲸:合理,最起码在目前这个阶段是合理的 。
叶子:理由?
蓝鲸:理由很简单,说不合理的的人,大部分是没参加过大赛,或者,参加了并没有取得好成绩的人,成绩靠前的棋手都知道比赛的残酷性。集团战术建立的前提,是在个人超群的实力,换句话来说,一个成绩平平的棋手,在比赛中哪怕有一半的人给他放水,他都未必就能出成绩。古代就有田忌赛马战术的运用,现在用集团战术又有何妨?在我看来,它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在追求一个最终的目标。
叶子:从中行杯第五名、互联星空现场总决赛冠军、再到中韩对抗赛,这些大大小小的赛事你参加了不少,哪次大赛给你的影响最大?
蓝鲸:第一界全国赛吧,通过那次比赛我才知道自己的计算能力多么的差。如果说那次比赛前我还是比较注重研究的棋手的话,但那次比赛后我开始转变成计算型了 。
叶子:研究型棋手和计算型棋手,主要区别在哪里?
蓝鲸:研究型棋手对未知局面的把握在能力上与计算型棋手相比,要差很多,而棋类对局必然会面对众多的未知局面,从这个角度来看,计算能力的培养,对棋手是非常重要的 。我个人认为,计算型棋手更能体会对弈的乐趣 。
叶子:“拥有了计算能力的你会发现,原来五子棋的世界是这么美丽。”这是我在你的一篇文章中看到的。
蓝鲸:呵呵。
叶子:你是那种骨子里很好强的人,对吧?
蓝鲸:是的,很不服输 。不过,我最受不了的还是输给自己。比如这次中韩对抗,在非常放松的情况下,我竟然连着两手的VCF没看到,下了这么多年棋,出现这种现象还是第一次。
叶子:或许是当时太放松了?
蓝鲸:当时,我只顾计算自己如何取胜去了,算完后感觉杀的很漂亮.结果VCF没看到。
叶子:我和bayerno聊天,谈及输棋这个话题时,她曾用过一个很感性的词语:痛苦。你输棋后,有过这种感觉吗?
蓝鲸:肯定有,不过痛苦也分很多种的。如果是因对手强大、实力上有差距而输的,输棋只会激发我的斗志,比如第一届我输给曹冬。如果是由于自己的失误或者状态不佳而导致的失败,我最起码要用数分钟来平静自己后,才能认输 。还有,由于太累或者其它因素导致我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也会让我非常痛苦。输棋的那一瞬间,我的感觉是全身冰冷,仿佛血液都停止了流动。
叶子: 输棋自然是不好受,但赢棋的感觉却非常痛快。有次看bayerno在QQ游戏的五子棋里,杀得对手连称高人,当时那种开心、痛快的感觉就象是我自己赢了一样。
蓝鲸:赢的感觉其实也要分多种,实力比自己弱的,赢了只是很平静,或者没感觉;如果面对实力相当的赢了的话,会满意自己的发挥;而面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赢了才是真正的刺激、兴奋,可能,我也是因为痴迷于这种满足感才不断地努力下棋吧 。
叶子: 我给你看一段于京平对你赢棋后的状态描述:(黑)吴镝 (白)汤毅 黑75手,白投了 只见蓝鲸大汗淋漓,用刀支撑着身体良久,才抬起头仰天大笑几声,回过头来对远处的湖北连珠俱乐部的战将们说:“该你们了”
蓝鲸:晕~
叶子: strong 。在棋手中你最欣赏谁?
蓝鲸:是朱建锋吧,国内目前计算最深、最准的棋手。
叶子:老一辈的棋手们,都有过做职业棋手的梦想,你有吗?或者说有过吗?
蓝鲸:有过。
叶子:现在呢?
蓝鲸:仍然有。毕竟许多人依然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
叶子: 你写的那篇《棋手的自信》很多论坛都转载了,作为棋手,你认为你自己具备自信这种素质吗?
蓝鲸:具备,而且我觉得国内没人在这方面比我更强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无知者无畏。
叶子: 你信奉的格言是什么?
蓝鲸: 没有,我信自己。
叶子: 会有放弃五子棋的那一天吗?
蓝鲸: 当我已完全没有对手的那一天,我会的。
叶子: 谢谢蓝鲸。
和蓝鲸谈五子棋,感受最深的是他透过文字所传达出来的那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那是一个棋手对自己实力的信心,也是对五子棋的信心。而这份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是五子棋目前最需要的东西,也是五子棋的希望所在。
(责任编辑:伍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