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2013版)
时间:2003-05-05 13:35 来源:中国棋牌网 作者:体育总局棋牌中心 点击:次
棋牌字〔2013〕103号
关于印发《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2013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棋院、棋类协会及相关机构: 为促进五子棋项目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中心根据五子棋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参考国际发展的趋势,对《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2009版)进行了修订。现将新修订的《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2013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2013版) 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 2013年4月1日 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2013版) 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审定
|
1(1~2号种子) | 1/8区 | 1/4区 | 上半区 |
16(5~8号种子) | 1/8区 | ||
17(5~8号种子) | 1/8区 | 1/4区 | |
32(3~4号种子) | 1/8区 | ||
33(3~4号种子) | 1/8区 | 1/4区 | 下半区 |
48(5~8号种子) | 1/8区 | ||
49(5~8号种子) | 1/8区 | 1/4区 | |
64(1~2号种子) | 1/8区 |
(二) 种子棋手的数量应是2的某次幂的乘方数。
(三) 应按级来确定种子棋手的顺序,以利于抽签时更加公平。如一级种子为1、2号种子,二级为3、4号种子,三级为5~8号种子,四级为9~16号种子等。
(四) 确定种子棋手的名单及其排列顺序应有一定的依据作参考:
1. 依照等级分来排定种子及顺序(先国际、次国内、再次为省市等依此类推);
2. 依照比赛成绩和名次来排定种子及顺序(先国际、次国内、再次省市等依此类推);
3. 依照现有段位级别高低来在排定种子及顺序。
以上三种确定种子及其排列顺序的方法应时间依次从近至远为原则。
二、抽签的办法
(一) 对抽签结果的要求
1. 种子棋手合理分开,使其最后相遇(前面已述)。
2. 同一单位(协会)的棋手按报名排列的技术序号合理分开,最后相遇(如:第1、2号棋手应抽入不同的半区,3、4号棋手应抽入1、2号棋手不在的另两个1/4区,5~8号棋手应抽在前4号棋手不在的4个1/8区等)。
(二) 抽签原则
由于以上对抽签结果的要求,抽签不应是任其自由的,应贯彻以下原则来进行必要的控制。
1. 预见性原则
在抽签开始前,应预见到抽签的大概进程和结果。尽力做到控制面最小,各单位抽签顺序的先后控制机会均等。
各单位排在技术序号靠后的棋手入区合理。在进行控制时仍有机遇,人为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
2. 区别性原则
区别种子选手和非种子选手,区别不同技术序号的非种子选手。
(三) 抽签方法步骤
1. 先抽定种子棋手位置。
2. 把非种子选手先分区(1/2区、1/4区、1/8区……)。
3. 把非种子选手定位。
4. 采用双机遇的方法。
三、
用一部分号码位置“轮空”或“抢号”的方法,使比赛第一轮(“抢号”中的第二轮)的号码位置数正好是2的某次幂的乘方数,以克服淘汰赛的不完整性。
(一) 轮空法
种子和轮空号码位置表
顺 序 项 目
① 16号位
② 32号位
③ 64号位
④ 128号位
种子位置顺序
① 1,16,9,8
② 1,32,17,16,9,24,25,8
③ 1,64,33,32,17,48,49,16,9,56,41,24,25,40,57,8
④ 1,128,65,64,33,96,97,32,17,112,81,48,49,80,113,16
轮空位置顺序
① 2,15,10,7
② 2,31,18,15,10,23,26,7
③ 2,63,34,31,18,47,50,15,10,55,42,23,26,39,58,7
④ 2,127,66,63,34,95,98,31,18,111,82,47,50,79,114,15
此表适用于比赛人数不超过128(27)的比赛,按照需要的“轮空”位置数量依次逐列自左向右摘出小于比赛号码位置数的号码。
(二) 抢号法(轮空号码位置数过多队采用)
抢号法和轮空法无本质区别,只是技术方法不同。而且抢号位置可以直接从《轮空号码位置表》中查出。抢号被称为第一轮。
附录二 循环赛
以下介绍的循环制比赛指单循环制比赛(以下简称循环赛)。
循环赛对局秩序表
轮次 | 对局者 | |
---|---|---|
1 | 1-(4) | 2-3 |
2 | (4)-3 | 1-2 |
3 | 2-(4) | 3-1 |
轮次 | 对局者 | ||
---|---|---|---|
1 | 1-(6) | 2-5 | 3-4 |
2 | (6)-4 | 5-3 | 1-2 |
3 | 2-(6) | 3-1 | 4-5 |
4 | (6)-5 | 1-4 | 2-3 |
5 | 3-(6) | 4-2 | 5-1 |
轮次 | 对局者 | |||
---|---|---|---|---|
1 | 1-(8) | 2-7 | 3-6 | 4-5 |
2 | (8)-5 | 6-4 | 7-3 | 1-2 |
3 | 2-(8) | 3-1 | 4-7 | 5-6 |
4 | (8)-6 | 7-5 | 1-4 | 2-3 |
5 | 3-(8) | 4-2 | 5-1 | 6-7 |
6 | (8)-7 | 1-6 | 2-5 | 3-4 |
7 | 4-(8) | 5-3 | 6-2 | 7-1 |
轮次 | 对局者 | ||||
---|---|---|---|---|---|
1 | 1-(10) | 2-9 | 3-8 | 4-7 | 5-6 |
2 | (10)-6 | 7-5 | 8-4 | 9-3 | 1-2 |
3 | 2-(10) | 3-1 | 4-9 | 5-8 | 6-7 |
4 | (10)-7 | 8-6 | 9-5 | 1-4 | 2-3 |
5 | 3-(10) | 4-2 | 5-1 | 6-9 | 7-8 |
6 | (10)-8 | 9-7 | 1-6 | 2-5 | 3-4 |
7 | 4-(10) | 5-3 | 6-2 | 7-1 | 8-9 |
8 | (10)-9 | 1-8 | 2-7 | 3-6 | 4-5 |
9 | 5-(10) | 6-4 | 7-3 | 8-2 | 9-1 |
轮次 | 对局者 | |||||
---|---|---|---|---|---|---|
1 | 1-(12) | 2-11 | 3-10 | 4-9 | 5-8 | 6-7 |
2 | (12)-7 | 8-6 | 9-5 | 10-4 | 11-3 | 1-2 |
3 | 2-(12) | 3-1 | 4-11 | 5-10 | 6-9 | 7-8 |
4 | (12)-8 | 9-7 | 10-6 | 11-5 | 1-4 | 2-3 |
5 | 3-(12) | 4-2 | 5-1 | 6-11 | 7-10 | 8-9 |
6 | (12)-9 | 10-8 | 11-7 | 1-6 | 2-5 | 3-4 |
7 | 4-(12) | 5-3 | 6-2 | 7-1 | 8-11 | 9-10 |
8 | (12)-10 | 11-9 | 1-8 | 2-7 | 3-6 | 4-5 |
9 | 5-(12) | 6-4 | 7-3 | 8-2 | 9-1 | 10-11 |
10 | (12)-11 | 1-10 | 2-9 | 3-8 | 4-7 | 5-6 |
11 | 6-(12) | 7-5 | 8-4 | 9-3 | 10-2 | 11-1 |
轮次 | 对局者 | ||||||
---|---|---|---|---|---|---|---|
1 | 1-(14) | 2-13 | 3-12 | 4-11 | 5-10 | 6-9 | 7-8 |
2 | (12)-8 | 9-7 | 10-6 | 11-5 | 12-4 | 13-3 | 1-2 |
3 | 2-(14) | 3-1 | 4-13 | 5-12 | 6-11 | 7-10 | 8-9 |
4 | (14)-9 | 10-8 | 11-7 | 12-6 | 13-5 | 1-4 | 2-3 |
5 | 3-(14) | 4-2 | 5-1 | 6-13 | 7-12 | 8-11 | 9-10 |
6 | (14)-10 | 11-9 | 12-8 | 13-7 | 1-6 | 2-5 | 3-4 |
7 | 4-(14) | 5-3 | 6-2 | 7-1 | 8-13 | 9-12 | 10-11 |
8 | (14)-11 | 12-10 | 13-9 | 1-8 | 2-7 | 3-6 | 4-5 |
9 | 5-(14) | 6-4 | 7-3 | 8-2 | 9-1 | 10-13 | 11-12 |
10 | (14)-12 | 13-11 | 1-10 | 2-9 | 3-8 | 4-7 | 5-6 |
11 | 7-(14) | 8-6 | 9-5 | 10-4 | 11-3 | 12-2 | 13-1 |
12 | (14)-13 | 1-12 | 2-11 | 3-10 | 4-9 | 5-8 | 6-7 |
13 | 7-(14) | 8-6 | 9-5 | 10-4 | 11-3 | 12-2 | 13-1 |
轮次 | 对局者 | |||||||
---|---|---|---|---|---|---|---|---|
1 | 1-(16) | 2-15 | 3-14 | 4-13 | 5-12 | 6-11 | 7-10 | 8-9 |
2 | (16)-9 | 10-8 | 11-7 | 12-6 | 13-5 | 14-4 | 15-3 | 1-2 |
3 | 2-(18) | 3-1 | 4-15 | 5-14 | 6-13 | 7-12 | 8-11 | 9-10 |
4 | (16)-10 | 11-9 | 12-8 | 13-7 | 14-6 | 15-5 | 1-4 | 2-3 |
5 | 3-(16) | 4-2 | 5-1 | 6-15 | 7-14 | 8-13 | 9-12 | 10-11 |
6 | (16)-11 | 12-10 | 13-9 | 14-8 | 15-7 | 1-6 | 2-5 | 3-4 |
7 | 4-(16) | 5-3 | 6-2 | 7-1 | 8-15 | 9-14 | 10-13 | 11-12 |
8 | (16)-12 | 13-11 | 14-10 | 15-9 | 1-8 | 2-7 | 3-6 | 4-5 |
9 | 5-(16) | 6-4 | 7-3 | 8-2 | 9-1 | 10-15 | 11-14 | 12-13 |
10 | (16)-13 | 14-12 | 15-11 | 1-10 | 2-9 | 3-8 | 4-7 | 5-6 |
11 | 6-(16) | 7-5 | 8-4 | 9-3 | 10-2 | 11-1 | 12-15 | 13-14 |
12 | (16)-14 | 15-13 | 1-12 | 2-11 | 3-10 | 4-9 | 5-8 | 6-7 |
13 | 7-(16) | 8-6 | 9-5 | 10-4 | 11-3 | 12-2 | 13-1 | 14-15 |
14 | (16)-15 | 1-14 | 2-13 | 3-12 | 4-11 | 5-10 | 6-9 | 7-8 |
15 | 8-(16) | 9-7 | 10-6 | 11-5 | 12-4 | 13-3 | 14-2 | 15-1 |
轮次 | 对局者 | ||||||||
---|---|---|---|---|---|---|---|---|---|
1 | 1-(18) | 2-17 | 3-16 | 4-15 | 5-14 | 6-13 | 7-12 | 8-11 | 9-10 |
2 | (18)-10 | 11-9 | 12-8 | 13-7 | 14-6 | 15-5 | 16-4 | 17-3 | 1-2 |
3 | 2-(18) | 3-1 | 4-17 | 5-16 | 6-15 | 7-14 | 8-13 | 9-12 | 10-11 |
4 | (18)-11 | 12-10 | 13-9 | 14-8 | 15-7 | 16-6 | 17-5 | 1-4 | 2-3 |
5 | 3-(18) | 4-2 | 5-1 | 6-17 | 7-16 | 8-15 | 9-14 | 10-13 | 11-12 |
6 | (18)-12 | 13-11 | 14-10 | 15-9 | 16-8 | 17-7 | 1-6 | 2-5 | 3-4 |
7 | 4-(18) | 5-3 | 6-2 | 7-1 | 8-17 | 9-16 | 10-15 | 11-14 | 12-13 |
8 | (18)-13 | 14-12 | 15-11 | 16-10 | 17-9 | 1-8 | 2-7 | 3-6 | 4-5 |
9 | 5-(18) | 6-4 | 7-3 | 8-2 | 9-1 | 10-17 | 11-16 | 12-15 | 13-14 |
10 | (18)-14 | 15-13 | 16-12 | 17-11 | 1-10 | 2-9 | 3-8 | 4-7 | 5-6 |
11 | 6-(18) | 7-5 | 8-4 | 9-3 | 10-2 | 11-1 | 12-17 | 13-16 | 14-15 |
12 | (18)-15 | 16-14 | 17-13 | 1-12 | 2-11 | 3-10 | 4-9 | 5-8 | 6-7 |
13 | 7-(18) | 8-6 | 9-5 | 10-4 | 11-3 | 12-2 | 13-1 | 14-17 | 15-16 |
14 | (18)-16 | 17-15 | 1-14 | 2-13 | 3-12 | 4-11 | 5-10 | 6-9 | 7-8 |
15 | 8-(18) | 9-7 | 10-6 | 11-5 | 12-4 | 13-3 | 14-2 | 15-1 | 16-17 |
16 | (18)-17 | 1-16 | 2-15 | 3-14 | 4-13 | 5-12 | 6-11 | 7-10 | 8-9 |
17 | 9-(18) | 10-8 | 11-7 | 12-6 | 13-5 | 14-4 | 15-3 | 16-2 | 17-1 |
轮次 | 对局者 | |||||||||
---|---|---|---|---|---|---|---|---|---|---|
1 | 1-(20) | 2-19 | 3-18 | 4-17 | 5-16 | 6-15 | 7-14 | 8-13 | 9-12 | 10-11 |
2 | (20)-11 | 12-10 | 13-9 | 14-8 | 15-7 | 16-6 | 17-5 | 18-4 | 19-3 | 1-2 |
3 | 2-(20) | 3-1 | 4-19 | 5-18 | 6-17 | 7-16 | 8-15 | 9-14 | 10-13 | 11-12 |
4 | (20)-12 | 13-11 | 14-10 | 15-9 | 16-8 | 17-7 | 18-6 | 19-5 | 1-4 | 2-3 |
5 | 3-(20) | 4-2 | 5-1 | 6-19 | 7-18 | 8-17 | 9-16 | 10-15 | 11-14 | 12-13 |
6 | (20)-13 | 14-12 | 15-11 | 16-10 | 17-9 | 18-8 | 19-7 | 1-6 | 2-5 | 3-4 |
7 | 4-(20) | 5-3 | 6-2 | 7-1 | 8-19 | 9-18 | 10-17 | 11-16 | 12-15 | 13-14 |
8 | (20)-14 | 15-13 | 16-12 | 17-11 | 18-10 | 19-9 | 1-8 | 2-7 | 3-6 | 4-5 |
9 | 5-(20) | 6-4 | 7-3 | 8-2 | 9-1 | 10-19 | 11-18 | 12-17 | 13-16 | 14-15 |
10 | (20)-15 | 16-14 | 17-13 | 18-12 | 19-11 | 1-10 | 2-9 | 3-8 | 4-7 | 5-6 |
11 | 6-(20) | 7-5 | 8-4 | 9-3 | 10-2 | 11-1 | 12-19 | 13-18 | 14-17 | 15-16 |
12 | (20)-16 | 17-15 | 18-14 | 19-13 | 1-12 | 2-11 | 3-10 | 4-9 | 5-8 | 6-7 |
13 | 7-(20) | 8-6 | 9-5 | 10-4 | 11-3 | 12-2 | 13-1 | 14-19 | 15-18 | 16-17 |
14 | (20)-17 | 18-16 | 17-15 | 1-14 | 2-13 | 3-12 | 4-11 | 5-10 | 6-9 | 7-8 |
15 | 8-(20) | 9-7 | 10-6 | 11-5 | 12-4 | 13-3 | 14-2 | 15-1 | 16-19 | 17-18 |
16 | (20)-18 | 19-17 | 1-16 | 2-15 | 3-14 | 4-13 | 5-12 | 6-11 | 7-10 | 8-9 |
17 | 9-(20) | 10-8 | 11-7 | 12-6 | 13-5 | 14-4 | 15-3 | 16-2 | 17-1 | 18-19 |
18 | (20)-19 | 1-18 | 2-17 | 3-16 | 4-15 | 5-14 | 6-13 | 7-12 | 8-11 | 9-10 |
19 | 10-(20) | 11-9 | 12-8 | 13-7 | 14-6 | 15-5 | 16-4 | 17-3 | 18-2 | 19-1 |
附录三 舍维宁根两队对抗轮次表
第一轮 | 第二轮 | 第三轮 | 第四轮 |
A1—B1 | B2—A1 | A1—B3 | B4—A1 |
A2—B2 | B1—A2 | A2—B4 | B3—A2 |
B3—A3 | A3—B4 | B1—A3 | A3—B2 |
B4—A4 | A4—B3 | B2—A4 | A4—B1 |
第一轮 | 第二轮 | 第三轮 | 第四轮 | 第五轮 | 第六轮 |
A1—B1 | B2—A1 | A1—B3 | A1—B4 | B5—A1 | A1—B6 |
B5—A2 | A2—B1 | A2—B2 | B6—A2 | B4—A2 | A2—B3 |
A3—B4 | B3—A3 | B1—A3 | A3—B5 | A3—B6 | B2—A3 |
A4—B2 | B4—A4 | B6—A4 | A4—B1 | B3—A4 | A4—B5 |
A5—B3 | A5—B6 | B5—A5 | B2—A5 | A5—B1 | B4—A5 |
B6—A6 | A6—B5 | A6—B4 | B3—A6 | A6—B2 | B1—A6 |
第一轮 | 第二轮 | 第三轮 | 第四轮 | 第五轮 | 第六轮 | 第七轮 | 第八轮 |
A1—B1 | B2—A1 | A1—B3 | B4—A1 | A1—B5 | B6—A1 | A1—B7 | B8—A1 |
A2—B2 | B3—A2 | A2—B4 | B1—A2 | A2—B6 | B7—A2 | A2—B8 | B5—A2 |
A3—B3 | B4—A3 | A3—B1 | B2—A3 | A3—B7 | B8—A3 | A3—B5 | B6—A3 |
A4—B4 | B1—A4 | A4—B2 | B3—A4 | A4—B8 | B5—A4 | A4—B6 | B7—A4 |
B5—A5 | A5—B6 | B7—A5 | A5—B8 | B1—A5 | A5—B2 | B3—A5 | A5—B4 |
B6—A6 | A6—B7 | B8—A6 | A6—B5 | B2—A6 | A6—B3 | B4—A6 | A6—B1 |
B7—A7 | A7—B8 | B5—A7 | A7—B6 | B3—A7 | A7—B4 | B1—A7 | A7—B2 |
B8—A8 | A8—B5 | B6—A8 | A8—B7 | B4—A8 | A8—B1 | B2—A8 | A8—B3 |
附录四 瑞士(积分编排)制
一、什么是瑞士(积分编排)制
瑞士(积分编排)制是这样的一种比赛制度:积分相同的棋手编入同一积分段(称为同分段)进行比赛,该段内的棋手按照等级分或抽签顺序自高至低依次排列。
瑞士(积分编排)制有三种编排方法:临近编排、分区编排和首尾编排。三种方法主要是在种子位置确定和配对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其他原则基本一致。
二、瑞士(积分编排)制配对时必须遵守的绝对原则与相对原则
(一)绝对原则
所谓绝对原则就是指不论进行什么比赛,不论项目本身有任何特性,在使用本办法时都不能违反的原则。
瑞士(积分编排)制的绝对原则是:在比赛中间,任何两名选手只能相遇一次。
(二)相对原则
所谓相对原则就是指根据比赛或者项目本身的特性,在使用本办法时所设定的不能违反的原则。一般包含以下几个:
原则一:尽量平衡棋手轮空或对手弃权取胜的次数。
原则二:尽量平衡所有棋手使用先手的次数,并对先手次数不均衡的选手进行调整。
原则三:尽量平衡棋手被调入高分数段或低分数段的次数。
原则四:当两名棋手相遇时,尽量安排先手次数少的人使用先手。
三、基本的编排方法
瑞士(积分编排)制一般有三种编排方法:分区编排、临近编排和首尾编排。目前比赛主要采用分区编排法进行编排,下面对分区编排法和临近编排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分区编排法在决定下一轮比赛选手的编排次序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同分选手相遇。
2.在对同分段内的棋手进行配对时,棋手的排列顺序由棋手自己的等级分决定,等级分高者,排列在前。
3.如果同分段内棋手人数为奇数,等级分最低的棋手将被下移至较低的积分段,并与该积分段内等级分最高的棋手相遇。
4.同分段内的棋手(棋手人数为偶数),根据他们自己等级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分成两个积分组。第1积分组内的棋手分别与第2积分组内的棋手配对比赛。
例如:一个同分段内有6名选手,根据他们自己等级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分成两个积分组A和B。积分组A包括1号,2号和3号三名选手,积分组B包括4号,5号和6号三名选手,编排次序为:1号对4号(1 - 4),2号对5号(2 -5),3号对6号(3 - 6)。
5.如果不能对同分段内的所有棋手进行编排,那么所有未配对的选手将被编入下一个较低的积分段,并依次与下一个较低积分段中排序靠前的棋手配对比赛。
例如,第一组中有三名棋手(假设分别是1号,2号,3号选手)无法配对。第二组中有七位选手,根据他们等级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8,9,10,11,12,13,14号棋手。现在的编排结果是:1号对8号(1 - 8), 2号对9号(2 - 9),3号对10号(3 - 10),第二组中剩余的四位棋手按照上一条的编排方法配对,即:11号对13号(11 - 13), 12号对14号(12 - 14)。
6.使尽可能多的棋手不与得分比自己高(或低)的棋手相遇两次。
7.使尽可能多的棋手得到相同的先后手机会,也就是说,执先手的局数约等于执后手的局数。
8.在配对结束后,检查上一轮比赛棋手的先后手差(即指:棋手执先手的局数减去执后手的局数后的差),决定本轮比赛中哪些棋手执先手。
9.根据先后手优先的原则(比赛开始前,赛事组织者事先确定的首先平衡先后手的是弱方或强方的原则),可以将第4和5条原则制订的编排次序再进一步调整为第7条希望得到的先后手平均分配的最理想的配对结果。
(二)临近编排法在决定下一轮比赛选手的编排次序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同分选手相遇;
2.在对同分段内的棋手进行配对时,棋手的排列顺序以选手号决定。本着奇数轮小号在前,双数轮大号在前的原则进行选手排列。在第一轮确定选手号时应充分考虑等级分等技术因素,避免高水平选手过早相遇。
3.如果同分段内棋手人数为奇数,最后一名棋手将被下移至较低的积分段,并与该积分段内最靠前的棋手相遇。
4.同分段内的棋手(棋手人数为偶数),根据他们自己序号按照奇数轮从低到高,偶数轮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奇数位置的棋手与他向下一位偶数位置的棋手相遇。
例如,奇数轮一个同分段内有6名选手,根据他们自己的序号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1、8、13、19、25、36、他们的位置分别为1-6号,那么根据编排原则,编排次序为:1号对2号(1 - 8),3号对4号(13 - 19),5号对6号(25 - 36)。如果出现在偶数轮,那么编排次序为:1号对2号(36 - 25),3号对4号(19 - 13),5号对6号(8 - 1)。
5.如果不能对同分段内的所有棋手进行编排,那么所有未配对的选手将被编入下一个较低的积分段,并与下一个较低积分段中靠前的棋手配对比赛。
例如,奇数轮中,某分数段中有三名棋手(假设分别是6号,45号,89号选手)无法配对。被移到下一段,下一段有七位选手,根据他们序号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是18,29,30,51,62,63,84号棋手。在编排顺序号时,高分数选手优先,则高分数他们对应的选手号分别为1 - 3号,其余依次为4 - 10号,因此现在的编排结果是:1号对4号(6 - 18),2号对5号(45 - 29),3号对6号(89 - 30),第二组中剩余的四位棋手按照上一条编排方法配对,即:7号对8号(51 - 62),9号对10号(63 - 84)。
6.使尽可能多的棋手不与积分比自己高(或低)的棋手相遇两次。
7.使尽可能多的棋手得到相同的先后手机会,也就是说,执先手的局数约等于执后手的局数。
8.在配对结束后,检查上一轮比赛棋手的先后手差(即指:棋手执先手的局数减去执后手的局数后的差),决定本轮比赛中哪些棋手执先手。
9.根据先后手优先的原则(比赛开始前,赛事组织者事先确定的首先平衡先后手的是弱方或强方的原则),可以将第4和5条原则制订的编排次序再进一步调整为第7条希望得到的先后手平均分配的最理想的配对结果。
四、轮次的确定
瑞士(积分编排)制的轮次确定同样与选手人数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讲,参赛选手少于10人时建议采用循环制。多于10人时可采用积分编排制。
积分编排制的轮次确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把选手数量近似折合成2的某次乘方数N
轮次R=(1.5-2)* N
例如:58人比赛,则轮次R=(1.5—2)* 6 = 9-12,也就是至少要比9轮。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实际上一般我们在最底线的轮次基础上每多补1轮大约可多确定2-3人的精确名次。
在具体操作中,编排人员可以根据比赛组织者的要求和裁判长参考实际情况来掌握具体轮次的制定。制定中还要考虑比赛时间和选手水平的因素。
五、名次区分和破同分的方法
在瑞士积分编排制的比赛中,会出现很多选手在比赛结束后积分相同的局面,要想区分名次,就必须采用破同分的方法来进行,下面简单列举几种破同分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对于全部选手有等级分的比赛
对于全部参赛选手都有等级分的比赛建议使用等级分来进行破同分
1. 比较平均对手等级分(即所遇全部对手等级分的和除以比赛轮次)。
2. 比较扣除平均等级分(即扣除1人或更多等级分最低对手后所得到的平均等级分)。
(二)对于大多数选手有等级分的比赛
对于大部分选手有等级分的比赛,建议采用选手个人成绩来破同分,如果必要可以加上利用等级分来破同分。
1. 比较总累积分(即选手各轮比赛后的得分和)。
2. 比较扣除累积分(即从第一轮开始扣除1轮或更多轮次得分后的累积分)。
3. 等级分破同分
4. 总胜局
(三)对于大多数选手无等级分的比赛
对于大部分选手没有等级分的比赛,建议采用对手成绩来破同分。
1. 对手分(Buchholz制,即所遇全部对手积分和)。
2. 中间对手分(Buchholz制中间值法,即扣除最高和最低对手积分后的对手分,当然也可以扣除最高和最低各两个来区分)。
3. 对手分截断法(Buchholz制截断法,即去除积分最低的对手后,计算相遇过的对手的积分之和,总分高者,名次列前;如果仍然同分,则去除积分次低的对手后,再比较对手积分之和,总分高者,名次列前;余下情况类推,直至能破出同分)。
附录五 组合赛制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一赛制组合起来运用于同一比赛过程中的赛制称组合赛制。一般把比赛分为预赛阶段和决赛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可采用不同的单一赛制。如积分编排制十单败淘汰制;单循环制十单败淘汰制等。
一、积分编排制+单败淘汰制
本赛制一般用于比赛选手人数比较众多的比赛。进行中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把所有选手按等级分(无等级分的也可按称号或历次比赛成绩或其他原则)进行排列。
2. 按选取进入决赛阶段的人数设立2或4个积分编排组。
3. 把所有选手依次编进各编排组如为2个组或4个组则应该按照下面的方法分组:
分2个组 | 分4个组 | ||||
A组 | B组 | A组 | B组 | A组 | B组 |
1 | 2 | 1 | 2 | 3 | 4 |
4 | 3 | 8 | 7 | 6 | 5 |
5 | 6 | 9 | 10 | 11 | 12 |
8 | 7 | 16 | 15 | 14 | 13 |
9 | 10 | 17 | 18 | 19 | 20 |
…… | …… | …… | …… | …… | …… |
根据最终录取进入决赛的人数决定各组录取名次的情况,原则上应为4、8、16、32等2的倍数。同时,录取名次应均分到各组,例如录取8人进决赛的情况下,如预赛分2组则为每组4人,如果分4个组则为每组2人。
4. 进入决赛后的对阵情况
以录取前16名为例,在两个组预赛时各组取前8名交叉进行单淘汰的决赛阶段比赛。交叉的方法是:
1/8决赛是:
H1:A1-B8 H3:A3-B6 H5:A2-B7 H7:A4-B5
H2:A5-B4 H4:A7-B2 H6:A6-B3 H8:A8-B1
1/4决赛是:
Q1:H1-H2 Q3:H5-H6
Q2:H3-H4 Q4:H7-H8
1/2决赛是:
Q1-Q2 Q3-Q4
冠亚军决赛:1/2决赛胜者间 第三名比赛:1/2决赛负者间
在4个组进行预赛时各组取前4名交叉进行单淘汰的决赛阶段比赛。交叉的方法是:
1/8决赛是:
H1:A1-D4 H3:A2-D3 H5:B4-C1 H7:B3-C2
H2:A3-D2 H4:A4-D1 H6:B2-C3 H8:B1-C4
1/4决赛是:
Q1:H1-H2 Q3:H5-H6
Q2:H3-H4 Q4:H7-H8
1/2决赛是:
Q1-Q2 Q3-Q4
冠亚军决赛:1/2决赛胜者间 第三名比赛:1/2决赛负者间
二、单循环制+单败淘汰制
1. 本赛制一般用于比赛人数中等的比赛,或需要减少轮次的比赛。进行步骤与上面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预赛分组的数量决定于最终进入决赛的选手数量,预赛分组数量最终应等于进入决赛选手数量或一半。
2. 决赛对阵情况以录取前16名为例,16个组预赛时决赛对阵为:
1/8决赛是:
H1:1-16 H3:5-12 H5:3-14 H7:7-10
H2:8-9 H4:4-13 H6:11-6 H8:2-15
1/4决赛是:
Q1:H1-H2 Q3:H5-H6
Q2:H3-H4 Q4:H7-H8
1/2决赛是:
Q1-Q2 Q3-Q4
冠亚军决赛:1/2决赛胜者间 第三名比赛:1/2决赛负者间
8个组预赛时决赛对阵为:
1/8决赛是:
M1:A1-H2 M3:E1-D2 M5:C1-F2 M7:G1-B2
M2:H1-A2 M4:D1-E2 M6:F1-C2 M8:B1-G2
1/4决赛是:
Q1:M1-M2 Q3:M5-M6
Q2:M3-M4 Q4:M7-M8
1/2决赛是:
Q1-Q2 Q3-Q4
冠亚军决赛:1/2决赛胜者间 第三名比赛:1/2决赛负者间
附录六 快棋和超快棋比赛条例
1. 每位选手在不超过45分钟的时间之内必须完成对局全部着法的对局称作快速对局。
快速对局包括两种:
快棋:每位选手在对局中的行棋时间总和介于15分钟到30分钟(含)之间。即包干制时限中,单方用时介于15分钟到30分钟(含);菲舍尔时限中,起始时间在10到20分钟(含),每手加秒在5秒到15秒(含)。
超快棋:每位选手在对局中的行棋时间总和少于15分钟(含)。即包干制时限中,单方用时少于15分钟(含);菲舍尔时限中,起始时间少于10分钟(含),每手加秒少于5秒(含)。
2. 除去本附录中提到的一些例外情况,须严格执行正常标准时速对局的比赛规定。
3. 对局过程中不进行对局记录。
4. 对局双方轮流行棋,非轮走方必须待轮走方行棋并按钟后方可行棋。按钟手必须离开棋钟及棋钟上方空间。如有违反,第一次给予违例处罚,再犯判负。
5. 比赛开赛后未到者按弃权处理,各轮不设迟到时限。
6. 比赛中任何一方在行棋中出现导致已经落在盘面的子粒发生位置移动的情况应在行棋后立刻恢复子粒原来的位置,然后按钟,如没有及时恢复而直接按钟,判导致子粒位置变化者负。
7. 双方发生争执或出现任何需要裁判处理的情况时,选手有权随时停钟。
8. 如对局中棋钟发生故障,且故障发生时任何一方确定在当前局面下5回合内可以取胜,经实际对局验证结果正确的,判提出方胜,否则对局结果判和。
9. 采用快棋加赛来区分名次的,快棋的用时率必须快于正常比赛用时率。
附录七 指定开局
比赛开始至盘面两枚黑子和一枚白子的时候我们可以称为五子棋比赛的开局结束。
开局的选择:通常是由黑棋来指定开局的种类。
开局分斜止开局和直止开局两类,共计26种,开局名称均以“星”“月”命名。
一、斜止开局
白2落在黑1的斜侧方称为斜止开局(共13种),见附图。
![]() |
![]() |
![]() |
![]() |
1. 斜月 | 2. 名月 | 3. 恒星 | 4. 岚月 |
![]() |
![]() |
![]() |
![]() |
5. 明星 | 6. 峡月 | 7. 长星 | 8. 浦月 |
![]() |
![]() |
![]() |
![]() |
9. 云月 | 10. 水月 | 11. 银月 | 12. 流星 |
![]() |
|||
13. 彗星 |
二、直止开局
白2落在黑1的正侧方称为直止开局(共13种),见附图。
![]() |
![]() |
![]() |
![]() |
1. 残月 | 2. 瑞星 | 3. 雨月 | 4. 疏星 |
![]() |
![]() |
![]() |
![]() |
5. 松月 | 6. 新月 | 7. 花月 | 8. 寒星 |
![]() |
![]() |
![]() |
![]() |
9. 丘月 | 10. 山月 | 11. 金星 | 12. 溪月 |
![]() |
|||
13. 游星 |
(责任编辑: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