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传承
时间:2020-09-04 13:57 来源:本站 作者:姚志勇 点击:次
![]() 昨日看到了五子棋两篇文章,其一意在推新,其二意在驳一。只要是人写的文章肯定带有主观片面性,但其二贬到了发言人就有点过了。 1、对于五子棋谁有发言权? 纵观中国几千年发展史,推动改朝换代的不都是朝官,而且无论咋样改朝换代都丢不开“中国味”。最懂女人的可能不是女人,而是男人,马克吐温发明了“胸罩搭扣”。……也就是说非官非专不一定对某一事物没有远见卓识。因此只要初心是为“五子棋好”,谁对五子棋相关都有发言权。 2、五子棋在一地发展的好,不等于全国。当今中国五子棋在全国范围以至世界比较其他棋发展并不如愿,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便发展的好,也一定存在不足,那这个不足有什么不能接受批评与建议呢? 3、传承 (人民网)吕梁学院副教授李婷婷说:“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有民族文化的基本属性,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种文化日趋封闭,则一定会缺少创新元素,也一定会无法延续下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纵向上随着不同时期不断变化,横向上各个思潮间不断交融,这才形成当前丰富的文化形式。无论任何时代,都是在既有的文化体系下进行传承和变革,不断注入活力,塑造新的文化传统。因此,想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绝对不能抱残守缺,复古守旧。” “抱残守缺,复古守旧”不是传承!国际连珠联盟为何在不断的“花样翻新”的试验新的开局模式,中国为何推出2013版《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都说明了现规则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外国人推出30多种新的开局模式没人反对,为何国人提出方案就是“瞎忽悠”呢?不反对与国际接轨但反对盲目,将国际试行的“山口规则”,在高手专家的忽悠下纳入中国五子棋正式规则,使中国规则处于尴尬,不得不设置“少儿所宜”的二打,还得让参加世界比赛的棋手放弃《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的坚守,再研究新的国际试行与实用。这点上咋就没有高手专家站出来解释呢? 传承五子棋当然要传承,在“连五”不变的前提下“革命”的改变开局模式不是传承?那当初指定开局的设置就不是相对古老的五子棋的传承。“一手交换”虽然失去“对称”美,在理论上变化单调。但他在当前看简便的解决了无禁黑白失衡的问题,实用效果比“双盘制”好,收到了相当部分大学生的喜欢,这样的“革命”有什么不好?难道“一手交换”就不是五子棋了? “定式”是棋少不了的,主推新者不是反对“定式”,而是希望人主导“定式”,而不是人被“定式”所控,棋者要有“定式”外的相当的计算空间。请高手们扪心坦诚的说:现规则下定式外的计算空间大?现在一般家用CPU都能终结变化,那如果AI大数据进入变化还有多少?新的开局模式必然会使旧定式过渡到新定式,由于“连”的特性,局部的攻防是不会受开局模式变化的影响的。 坚持认为:推新者不是看不到五子棋的发展与形势,反而是对五子棋发展与形势认真分析评估下提出建议,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五子棋统一在一个非理制限制少、简明科学、能大大激发棋手主观能动性、可使五子棋可持续发展的开局模式下,期望中国与至世界五子棋蓬勃发展。 4、新提案者不一定有高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五子棋历史上每一项规则的提出都不是靠一己之力把其变化研究深入透彻的,都是靠广大五子棋爱好者共同探讨试验才得出结论的。试问a:如果新规则提出者举办比赛,贵地的高手们是否会参与试验?从坚决拥护正式规则的行文态度来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试问b:如果官方举办新规则试验比赛,贵地高手们是否会参与?我想你们应该有参与的可能。由此证明,吸引或影响你们参与五子棋活动,使五子棋有很好发展的不是规则本身,而是官方的支持与否。 (责任编辑:伍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