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8日
2006年4月28日早上,我和吴昊、朱建锋、葛凌峰四人登上了飞往赫尔辛基的飞机,然后转机去爱沙尼亚塔林。回想起筹备这次比赛的曲折过程,心里很是感概。
2月的一天,我跟安茨(Ants Soosyrv,资深高手,本次比赛的组织者之一)在网上聊天,他希望中国这次能组队参加5月份在塔林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团体赛,我思量了一下这事,感觉中国五子棋发展了这么多年,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一下这些年的发展成果了。这次团体赛的轰动效应该比2003、2005年的个人赛要大,对五子棋在中国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2月,五子棋在中国正式立项,由中国棋院管理。但棋院的领导忙着成立协会的事,对这次比赛只表示了声援,没有条件提供太多实质性的帮助。
我开始征询国内高手的意见,很快得到了吴昊和朱建锋的支持,由于要自费,一番周折后,终于找到了葛凌峰一起组成了这支代表队。
机票并没有想象中的好买,提前一个月就没有票了,签证迟迟出不来,票价又步步攀升,从平时的6000往返涨到了9800。我不断打电话了解其他几位队友的经济承受能力,小朱说机票超过8000就很难接受了。关键时刻,葛凌峰表示愿意帮助小朱,终于,这次比赛得以成行,所以,我很感谢葛凌峰。
到达赫尔辛基大约是当地时间14点,还有6小时才能转机塔林,于是我们就利用这个时间练棋。我不禁对吴昊纯熟的棋谱、精准的算路,对朱建锋快速的计算能力感到佩服和羡慕。这两名年轻棋手在近几年的比赛中都表现出色,是中国新星。葛凌峰则是上海的老一辈棋手,功底深厚,成绩一直很稳定。
反观自己虽然被那么多的光环所笼罩,却快两年没参加比赛了,加上这段时间由于领队的杂务较多,棋也练得少,除了在大赛经验上、对国外棋手的了解上有优势以外,状态并不是特别好,但我自己一直很有信心,觉得这次一定会有好成绩。我们在一起分析棋局,我给大家介绍各国代表队的优劣,6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安茨和安度(Ando Meritee,目前世界顶级高手,他们同为爱沙尼亚人)亲自到塔林机场迎接了我们。顾不上欣赏异国风光,我们就直接回到住处,马上开始拆棋,29号拆了一天。
晚上开幕式后,我们参加了抽签,第一轮抽到的对手是瑞典队。我们回去开始分析瑞典队的特点,4个棋手都曾经参加过世界个人赛A组的比赛,所以水平都不可小视,其中斯蒂芬·卡尔森(stefan karlsson)更是欧洲三巨头之一,从1993年起每次都在A组比赛。但瑞典队有一个弱点,就是虽然算路好,但对流行棋谱的了解不多。所以我们决定争取在开局上占优。
此次比赛一日两轮。
2006年4月30日
(第一轮)
4月30号,比赛终于打响。我和小朱按照赛前的商讨,都开的松月局。
我和卡尔森·史蒂芬开局后,他选择了2打。这是一个苦战的变化,定式比较长。
吴昊的对手荷曼森·汉纳斯(Hannes Hermansson)1998年来过北京参加第二届世青赛,那次比赛中他赢了我,并夺得了冠军。没想到他在第55手走出了长定式就求和,真是没有斗志,吴昊没同意,在中盘积极组织强有力的进攻,最后抓住对手的一个失误取得了胜利。
小朱的对手布约恩·埃里克森(Bjorn Eriksson)则特地变换了思路,在第五手换了一种走法,我们对此都有所准备,所以我想应该不会太吃亏。
葛凌峰的对手高力兹·约阿希姆(Gaulitz Joachim)曾是瑞典冠军,国内比赛成绩很好,但国际大赛成绩却一直不如他的队友,他给葛凌峰开出了一个必败的变化,虽然老葛记不大清定式了,但还是在中盘把他做死。
第一轮的成绩我们3胜1平,比我们预想的要好。中国以这么大的比分战胜瑞典队,各个参赛队都对我们刮目相看。
交换,卡尔森·史蒂芬 0.5-0.5 陈伟(白),5a:8
汉纳斯·荷曼森 0-1 吴昊(白),5a:10
布约恩·埃克森 0-1 朱建锋(白),5a:12
中国队第一轮首盘胜利:高力兹·约阿希姆 0-1 葛凌峰(白)
(第二轮)
下午第二轮,我们将迎战的对手是强大的俄罗斯一队。因为上午的“开门红”,大家的心态都显得很自信。我的对手是弗拉基米尔·苏切可夫(Vladimir Sushkov),曾数次获得世界锦标赛亚军,我对他比较了解,2003年在瑞典第八届世界杯上我们经常一起拆棋,聊天。
那一次他战胜了几次的世界冠军得主安度·麦力蒂。我对他的棋士精神是很敬佩的,但我不会因敬佩而产生畏惧,尽管我以前从没在正式比赛中与他交过手。
在比赛前我跟他开玩笑:“这次我一定要战胜你!”他笑着回答说:“祝你好运!”
我选择了自己研究最深的瑞星局(这是我在1999年第六届世锦赛上战胜当时世界排名第四的日本奈良秀树九段用的开局)。前11手是正常定式,12手他略加思索,选择了H10团方块的变化,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后面几手双方正常应对,直到22手白棋反三,我长考之后选择了走中间。
白26手之后,我觉得黑棋实战的下法可以控制住右边的白棋进攻,抢占左边的先手,觉得黑31手后局势对黑棋有利。32强防之一,由于白棋在左上子力分配较多,黑棋直接进攻并不能得到什么好处。于是我选择了33走G7的下法,这一手可以连接黑棋左边、下边、左下三面的棋,这样给白棋提出很大的考验。
34白棋选择在上面牵制的下法。我长考40分钟算下面的连杀,因为白棋始终在f9,h7这路斜线上存在反杀,我35先防守了白棋一步,但里面蕴藏杀机。如果白回来防黑棋,黑棋可以先手组织强烈的进攻,白棋的防点也不好选择。
苏切科夫略加思索,36果然如我所料下出了D10。这一步棋白棋在局部非常强,黑棋防守很困难,他可能不认为下面的黑棋有必胜。这时双方时间都所剩不多,我快速计算,验证我前一步时的计算,然后开始连续的进攻,37至46白棋基本上都是唯一的防守,大家算得都很清楚,没有费什么时间,47手是局部的妙手,48直接挡四三点黑棋左下则有一子双杀,我想他可能开始没有算到这一步棋,所以才走的36。48无奈的防守,49、51的下法后,52最强手应该防在左边,可以给黑棋制造出一个四四禁手。但黑棋走K4可以必胜。结果他实战的52直接走到了中间,后面黑棋简单胜。
此时场内的其它比赛都已经结束了,很多人在旁边看这盘棋,安度也在观战的行列之中,大家都被黑棋精彩的攻杀所震撼。
此轮比赛吴昊战胜了实力强劲的琴晋·康斯坦汀(Chingin Konstantin),朱建锋由于在松月局中没有继续采用对瑞典人的下法,而是走入了俄罗斯人所熟悉的套路,黑棋很快就胜了。这盘棋在变化选择上有问题,小朱输的很遗憾。俄罗斯第四台的萨芙拉索娃·尤丽娅(Savrasova Yuliya)给老葛走了一个不太了解的变化,老葛应对出现偏差,黑棋立即就有了强大的进攻手段,老葛很快败下阵来。
在萨芙拉索娃·尤丽娅身上,倒真应验了那句“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说法,她除了取得了她所参加的每一次世界女子锦标赛的冠军以外,还是世界锦标赛的第九名,她最近一次的冠军是在俄罗斯联赛冠军,堪称世界连珠女子第一人。
这一天中国队的比赛结果让参赛的各国选手非常惊讶,而国内的爱好者都为之振奋,几次的世团赛冠军俄罗斯一队居然和很少参加世界大赛的中国队战平,而且是作为世界顶级棋手的第一、二台苏切科夫和琴晋负于中国队。从小分上讲,他们已经输给中国队了。
回到住处大家特别高兴,赛前预订争夺奖牌的目标也被更改为循环赛前两名,然后拼金牌。
除了小朱那盘棋以外,我们重点对葛凌峰的棋进行了分析,由于是一个少见的变化,大家都比较关心,这时,我们当中对棋谱知识掌握最多的吴昊说:“这是一个上世纪的老谱,没什么可研究的,白棋简单胜。”
吴昊接着给我们拆解了一些主要变化,我们大概看了看,都觉得有道理,就没有深刻研究。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如何4:0大胜爱沙尼亚二队。
第二轮:
陈伟(黑) 1-0 弗拉基米尔·苏切科夫
交换,吴昊 1-0 康斯坦汀·琴晋,5a=8
交换,谢尔盖·阿特米耶夫 1-0 朱建锋
-,尤丽娅·萨芙拉索娃 1-0 葛凌峰,5a=6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