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史复盘

闲话五子棋一

字号+ 作者:顾炜 来源:中华连珠网 2009-12-11 14:56 我要评论( )

下了13年五子棋,棋上没啥长进,人倒似乎变得越来越懒了。前几年还愿意写点儿东西,现在总是懒的动笔,哪怕有时想好要写点的,最后拖着拖着也就不了了之了,或许真是锐气不比当年了吧。智运会回来以后,好多新老朋友跟我联系,都是叫我动动脑,落落笔,不要

下了13年五子棋,棋上没啥长进,人倒似乎变得越来越懒了。前几年还愿意写点儿东西,现在总是懒的动笔,哪怕有时想好要写点的,最后拖着拖着也就不了了之了,或许真是锐气不比当年了吧。智运会回来以后,好多新老朋友跟我联系,都是叫我动动脑,落落笔,不要让记忆阀门生锈了。说的也是这么个理儿,所以决定就着五子棋的话题,想到啥就随便写点啥,用上海话说,算是讲讲闲话吧。 记得很多年以前,那威初次带领北京京都棋社队来上海指导交流。闲暇之余,李北峰、李洪斌、罗锦伟、章志强、王伟明、赵锴和我,一起同老那探讨国内五子棋运动的发展趋势。当时的南北方五子棋,主要力量就是北京和上海,前者的基础更为扎实,毕竟起步比上海要早好几年。那时的老那真是老师,谈了很多北京五子棋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其中不少理念对我们而言是新颖独特的,在后来上海五子棋运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记忆中大家谈的兴致勃勃,对于五子棋今后的构想是很美好的,也预计了可能会出现的诸多困难,不过和后来碰到的相比,事实证明,在困难面前,人类的预见性总是不充分的。 1997年京沪首次交流场景 当时双方在交谈中,对一个方面是有共识的,就是都认识到了五子棋普及工作的重要性。那时,北京在这方面已经开展了好几个年头,有了一定的经验,而上海还刚起步,当时是李洪斌负责成人这块儿,我负责学生这块儿,北峰则是两边兼顾。在这个方面,老那谈了不少有价值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方法和经验,也根据他所了解的上海的情况,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事实上,当时上海在考虑如何普及五子棋方面,同北京一样,也首先想到了开展培训,但是苦于条的限制,一是自身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二是愿意参与普及培训的人手严重不足,三是五子棋运动属于刚起步阶段且社会公众认同度低,再加上当时既没有网络平台,也没有合适的室内场馆,所以只能采取每个双休日在公园开展活动的方法,一方面借助公园这样的人群聚集地扩大影响,集聚爱好者;另一方面就是普及现代竞技五子棋下法,逐步改变人们对五子棋的旧观念。虽然方法比较原始,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坚持,效果还不错,特别是通过口口相传,“虹口公园有个五子棋高手群,下的人水平都很高”的说法就逐渐流传开来,名气也渐渐响了起来,有不少人专程慕名而来较量交流(记忆最深刻的一个棋友就是高云海),再加上偶尔来公园被吸引的,参与这项活动的人开始逐渐多了起来,这既是最初的上海五子棋爱好者圈子,也是最早的普及培训的方式。在那个时期的很多时候,就是两个人下一盘棋,然后其他几个人在边上很认真地看,对局结束以后大家一起探讨分析,各抒己见,有时会争的面红耳赤,但也不影响友谊。那种场景那种感觉,可能也只有那个时候才会有。各种对的、错的、有意思的变化都一一在盘上呈现,尽管今天看来很多都是非常初级或者基础的变化,但是对于那个时候没有资料的我们来说,却是沉浸在一个既痛苦又快乐的时刻里。有时候现场拆解的变化结论,回家再拆解发现另有乾坤,于是验证了一星期,兴冲冲地赶到公园打算告诉大家,想不到有的人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于是互相之间莞尔一笑,那种心情非言语可以表也。大家也正是通过这样自身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对下一个层面的棋友、爱好者的指导上也显得更有信心。期间在北峰的联系安排下,还同几个商场搞过广场擂台赛,最具有轰动效应的当属“福德广场”擂台赛,首场举办是在夏天晚上,结果排队参加擂台赛的人,一度影响了四川北路的车辆正常行驶,最后连交警都惊动了。应该说,那个时候的普及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也起了个好头。至今回想起来,还是令人非常感慨。 最近看到网络上有几篇关于五子棋运动发展方面的文章,期间也提到了要重视五子棋的普及工作。由此联系到首届全国智运会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棋牌管理中心五子棋项目负责人徐炳继接受采访时表示,五子棋运动今后要两条腿走路,……要注重五子棋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大意如此)个人深以为然,这些年,包括京沪在内的各地五子棋组织,在不知不觉中将五子棋发展重心向提升五子棋专业性、竞技性方面倾斜的角度恐怕已经超过了比萨斜塔。自2000年以来,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对五子棋项目开始予以关注,尤其是国家体育总局棋牌管理中心和中国棋院,花了不少力气,也动了不少脑筋,直到今天,专业五子棋竞赛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各地五子棋组织、棋手更是积极投入其中,就五子棋在现行规则下的技术研究而言,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中国已经位居国际领先地位。但是,当大家把精力都集中到专业赛制上、技术研究上、布局规则上的时候,我们也恰恰忽视了五子棋的普及工作。事实上,回想当初的上海也好,北京也好,我们大家所设想的五子棋未来的合理发展蓝图,是拥有坚实而众多的爱好者,只有爱好者群体足够稳定而庞大,专业棋手才会有被认可的成就感,五子棋也才能有稳定的市场和健康的发展环境。而当时我们所做的一切,也正是期望有朝一日五子棋能够成为被社会认可、大众接受的有意思的棋种,我们不要求人人都下好五子棋,只要求有更多人对五子棋感兴趣、有更多人喜欢五子棋、有更多人愿意去尝试下五子棋(哪怕只是游戏时的首选)。 时间如流水,13年飞逝的连痕迹都没留下。只是看到现在五子棋的情况,才能相信过去的时间没有白白流逝。面对当下有利的环境,我想或许会有更多人参与到推广普及中来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