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读俱诠

李一世团赛日记/5-2-3

字号+ 作者:李一 来源:李一博客 2010-05-16 14:25 我要评论( )

世团赛日记·5月3日 今天是比赛日的第四天,有第六轮和第七轮(预赛第六轮和第七轮)共两轮对局,上午可能对阵爱沙尼亚2队的PaulValjataga,下午对阵中华台北队的林书玄。我利用早上的时间查阅了Paul在之前几轮的对局,但并没有分析出特别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世团赛日记·5月2日

  今天是比赛日的第三天,有第五轮(预赛第五轮)共一轮对局,上午将要对阵爱沙尼亚1队的TunnetTaimla,他是第八届世锦赛的冠军得主,更重要的是他的棋风积极主动,并且和我差不多的年纪,有足够的精力来奉献一盘优秀的对局。下午没有比赛,是难得的休息时间。
  
  比赛之前,我重新审视了前几轮出现过的重要局面,并分析了对手可能选择的开局。我想至少我在开局阶段不会面临任何危险。我的状态依然上佳,特别是在和一位水平高超的我的同龄人比赛的时候,我想我能发挥得更加出色。
  
  第八届世界连珠团体锦标赛第五轮-预赛第五轮,2010年5月2日,日本东京

  
  
  残月局(交换),5A=f9,i6,i8,中国队-李一(黑,92min)和爱沙尼亚1队-TunnetTaimla(白,112min)
  
  残月局对我来说稍显意外,从前几轮的比赛来看除非Tunnet有特别准备,否则并没有特别的必要选择这个局面。我不确定Tunnet如果执白的话是否会选择其他白4,但根据我的经验,无论如何,黑棋此时至少不会在开局时处于劣势,因此我交换了过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如果我执白则不太会冒险选择其他白4来防守,但我要避免5-8的打点——这个选点实在是太平稳了,感觉很难有机会取胜,因此不如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5还有其他的一些选点,但我给出了这手对河村典彦下过的变化,这是一种暗示:如果Tunnet考虑我可能对此有足够充分的准备的话,或许会选择6-23来求变,而那正是我所希望的。但实战时Tunnet还是直接选择了活三的变化,不同的是12更加平稳,13必然,此时白棋有多种选择,但我基本了解如何应对,毕竟在准备对河村典彦的对局的时候我和曹冬交流了许多相关的分支。14、16令我有些意外,这是一种极为简单的处理方式,我回想起14-16,15-17的变化与此同型,白棋稍有先手,黑棋占据外势,感觉是黑有利的局面,因此直接走了17-17,继续对Tunnet进行考验。18强行进攻,19的选择重要!实战时考虑到19-k7,20-20,黑棋在右边没有任何VCT,总要对白棋进行补防,如果白棋较好地控制局面的话,可以在处理干净上方后回来在下边补一手,而这样的发展线路我并不喜欢,因此选择了更加自然的19-19跟防,但现在来看,即使走19-k7也会是很有前景的变化。20暗伏杀机,21则是稳定的防守,22选点妙!我意识到无论如何行棋都有24-24,Tunnet利用强大的进攻将上方的优势逐渐转化,最终将17手建立的外势完全侵吞了,以下我也只能平稳控制。28之后我一度考虑过29-f10强行做棋,但白棋的交换实在太多,这样的走法基本是无效的,在确认优势丧失的情况下,想来想去只有将17利用起来,29位的防守着眼黑棋占据h10后白棋必须跟随。而Tunnet随后也没有走得太过分,32缓和一手,以下黑棋如何走?我的本意是利用33占据一个先手,同时阻断32构成的连接,此时34-h10不一定好,黑棋在k9还有出其不意的一些进攻。但或许是由于疲劳或比赛压力,或许是由于输给Sushkov后缺乏足够的自信,我的脑中产生了一些奇怪的想法,感觉局面正在逐渐失控,虽然进攻点和连接众多,但或许再过20手或30手就会沧海桑田,我的眼前浮现出了白棋疯狂反击的形势。在落下33手的一瞬间,我意识到继续进行这盘棋对我来说将会非常危险,此时我并不在最佳的状态,而且很可能没有能力继续坚持下去,因此我向Tunnet提出了和棋。起初Tunnet并没有回应我的建议,我想对手可能还要继续寻找机会,我也趁机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并做好了努力战斗的准备,虽然心理上有所起伏,但棋局依然平衡,我会尽力控制局面。出人意料地是,Tunnet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同意了和棋的请求。或许作为一名进攻型棋手,Tunnet看到了黑棋的优势和先手,觉得白棋并不好走,或许Tunnet认为当前的局势对团体比较有利,或许Tunnet考虑了接下来还有两轮苦战需要节省体力,即使那是在一天之后。不管怎样,Tunnet没有看清我提和的真实原因,我也不了解他的想法,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执白的话,也断然不会接受和棋。或许永远不会有人,包括我们两位,可以解释清楚为何我们选择了和棋,但那确实是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结果,毕竟在决赛中很有可能再次相遇,此时在未知的局面中使出全力对双方都不是好的选择。
  
  此轮,曹冬在松月三打中苦防成和,Aivo并没有给他反击的机会;殷立成在开局阶段将自己逼入绝境,可惜没能绝处逢生,Purk慢慢积累优势最终取胜;奚振扬则抓住了爱沙尼亚1队唯一的软肋战胜了Ants,这样我们以2:2战平爱沙尼亚1队,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不管上午的结果如何,我一向坚持在比赛期间尽可能多地休息。下午曹冬和殷立成准备和翻译一起出去逛逛日本,我自然没有什么心情,按原计划要在房间里好好休息,准备接下来的比赛,但他们无意中提到要去秋叶原(原定就在新宿看看)……作为一名动漫爱好者,我还是临时决定跟着去了。幸运的是,一下午的行程并不十分疲劳。晚上回来后我依然有比较充沛的体力来进行比赛准备。我第二天的对手首先可能是爱沙尼亚2队的PaulValjataga,下午则对阵中华台北的林书玄。第一盘是我开局,由于对手实力较弱,同时五轮过后中国队形势不错,更应该稳扎稳打进入决赛阶段,故我没有过多考虑就选定了花月5打作为开局,毕竟在补充了一些分支后我对这个局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了。第二盘也无须太过担心。总体而言,这天晚上还是比较轻松的。
  

  
  世团赛日记·5月3日
  今天是比赛日的第四天,有第六轮和第七轮(预赛第六轮和第七轮)共两轮对局,上午可能对阵爱沙尼亚2队的PaulValjataga,下午对阵中华台北队的林书玄。我利用早上的时间查阅了Paul在之前几轮的对局,但并没有分析出特别有实际意义的结论,虽然对手的实力不强,但我亦不可掉以轻心。
  第八届世界连珠团体锦标赛第六轮-预赛第六轮,2010年5月3日,日本东京

  

  花月局(交换),5A=g9,h10,i10,j9,爱沙尼亚2队-PaulValjataga(黑,69min)负中国队-李一(白,9min)
  我按计划给出了花月5打,对手交换也在意料之中,但却只给出了四个必胜点中的两个,让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剩余的三个点其实是黑白双方都可战的形势,但实战选择的这个点是我对变化和棋形结构最为了解的一个分支,此时执白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特别是当我补充了关于9-h6的变化之后。虽然在8之后我也确实是这样想的,但Paul的9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确实没有见过这个选点。但也就是在这一瞬间,我找到了白棋的攻击线路和黑棋的反击方式,并发现了黑棋形状的缺陷。这里即使选择10-16也是白棋相当优势的局面,但10-10则直接击中了黑棋的要害,白必胜了。我当时认为这一定是我在世团赛上下得最短的一盘棋了。
  这一轮意外的轻松获胜让我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状态。我有足够的时间补充体力,在赛场中收集更好的变化,并为下午的对局做好准备——尽管是对手选择开局。中国台北队似乎选择了田忌赛马的比赛方式,比较知名的林皇羽、陈科翰分别坐镇四台、三台。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并不打算放弃前两台,事实上据林皇羽的介绍,他们四人的实力都差不多,但一台林书玄的状态正佳——事实的确如此,在对阵爱沙尼亚1队的轮次中,正是林书玄给了强大的Tunnet带来了在本次比赛中的第一次失败。但我在那一盘棋中并没有得出太多的参考,感觉上林书玄还是以防守为主的棋手,计算力似乎稍有局限,但对局面的处理方式还是相当得当的。
  中午我安心地吃了午饭便准备回房休息了。这时我获得了一个消息:尽管大家都提前有所感觉,但也并不确认的事情——预赛第六轮结束后,排名第四的队伍已经领先排名第五的队伍4.5分!前四名已经确定为中国队、爱沙尼亚1队、日本1队和中华台北队。应该说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至少可能比一部分人对中国队的期望要更好了,事实上如果只赛七轮的话,我们很有可能直接夺冠!回房后我们商讨了最后一轮的策略,由于赛前获得消息,预赛的成绩不带入决赛,因此我们都认为轻松打好这一轮即可,并且不亮出全部实力也是两队之间最好的选择。原本我还对林书玄的开局选择有些烦恼,一下子也消散无踪了。最后一轮,我甚至没有准备补充体力的巧克力和饮料(这对我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事件)!

  第八届世界连珠团体锦标赛第七轮-预赛第七轮,2010年5月3日,日本东京
  
  流星局(交换),5A=(无),中国队-李一(黑,98min)胜中华台北队-林书玄(白,104min)
  对手选择了流星局,当然我并不是很在意。一般而言,我还是比较乐于执白的,但这次只是单纯在一盘无关紧要的对局中找找感觉,因此我交换了过来,并且没有选择我自己研究的9-14强变化。14-15也可,这里不冲的话,15-15就比较自然了。当我轻松自然而愉快地走完17之后,我觉得黑棋已经没什么棋了,接下来就是主动防御的时间了,因此我决定稍微放松一下,到处转转。由于台次的安排,中国队的位置背对黑板,因此这也是我在本轮比赛中第一次有机会看看公告。不一会儿,一排英文吸引了我,随后我感到有些奇怪,再之后我整个人都急了——那条公告清楚地写着决赛中同组对手在预赛中的对局分要进行代入!我再三确认后觉得没有理解错误,急忙向裁判长询问了这个问题,之后河村典彦先生对我的解释和我的理解是完全一致的——这意味着我们随意下下的这四盘棋是必须要争取胜利的四盘棋!我首先通知了作为队长的殷立成,然后是奚振扬和曹冬。不一会儿,殷立成确认了问题所在,召集了一些领队和赛事组委会方面共同进行了短暂的讨论,但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竞技体育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如果那对所有人员都是公平的话,就很少会临时进行改动。这个规则已经确定,我们必须在逆境中尽力争取。但最不利的事情已经发生:除了曹冬的简明骗杀取得成功外,奚振扬的局面已经非常复杂,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好事情,而我和殷立成的局面至少在我看来都不占任何优势。目前我的这个局面根本不是我喜欢和擅长的行棋风格,黑棋的形状实在太死板了,我只能一边计算,一遍拼尽全力稳定自己的情绪,在这盘超过三个小时的对局中,至少有一个小时以上,我的脑海中都在不断萦绕着这个突如其来的事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幸运的是,林书玄的18、20、22连续下出缓手,我终于得以重整旗鼓,24之后局面尚可接受,此时我决定在25手强行进攻!26乍看之下防点颇多,因此我并没有将精力花费在此处的计算上,我将难题留给对手后便尽力平和自己的心态。在两个小时之内,除了曹冬的一局早已必胜之外,殷立成和奚振扬都先后告负,此时我已不容有失。我赶紧让殷立成帮我买了一瓶饮料,逐渐平和之后,我决定在此处抱着必胜的决心来进攻!26正常,27、29继续不断地做连接并破坏对手的棋,此时我根本无法认真考虑白棋是否有防。30!林书玄没有考虑太长时间就下出了这个防守,这令我很困惑:是放弃还是因为已经算清楚?虽然从道理上来讲,确实不能让黑棋在30位继续拓展优势,但这样的防守也未免太虚。虽然我是这样想的,但在局部的三个活二和一个眠三构成的无数种进攻中,我竟没有找到任何一路可以真正取胜的方式!整整半个多小时,我纠结于此,无法落子,我几乎能感觉到对手的压力在变小,表情也越来越轻松——因为我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局面,我了解如果我在此时崩溃的话,对手巨大的心理优势将淹没整个对局,这意味着我已毫无退路。我还计算了希望通过白棋一些迫不得已的弱防而将优势向右侧空旷地带转移的方式,但交换实在太多,很难计算清楚,这也令我非常疲劳。就在我将要对这手随意的30的防守绝望时,我终于站在整个局面的高度看到了e6这个最后的连接点。我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那一瞬间幸福感充满了我的全身。
  关于这次的事件,河村典彦先生说是工作上的疏忽并进行了正式道歉,但毕竟结果已经确定。事实上,如果详细阅读比赛细则,确实有“……依据RIF规定……”的字样,而RIF在世团赛的比赛规程中也确实明确提到了分数带入的条例,可惜在本次比赛中并没有直接的文件表明这一规定,同时黑板上的各种通知几乎出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世团赛亦不像国内比赛那样印发详细的秩序册给选手,在一个比赛阶段的最后一轮(通常是关键轮次)之前也没有强调这一规定,这才导致了事件的发生。这一规则本身并无异议,因为我也确实接触过类似的计分方式,只是没有提前通知令人难以接受。当然,我也不能一味地强调组织者的工作失误。回头看看自己,确实是没有详细了解已有的明文规定。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中国棋手都太过“聪明”,想尽办法取得最好的比赛结果,忽视了尊重每一次对局、尊重每一位对手,失去了认真下好每一盘棋的决心,因此会导致这样的后果也算是偶然中的必然吧。即便如此,比赛结果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这实在是一个难题。
  七轮预赛就这样结束了,最后一盘棋我终于克服重重阻力扳回一分,这样中国队即战平中华台北队。最终,日本队以7分带入决赛,爱沙尼亚1队6分,中国队和中华台北队都是5.5分,这1.5分/1分的差距在仅有三轮的决赛中简直是巨大的鸿沟。然而我们不能放弃,比赛还要继续。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我尽快调整了情绪,洗了个热水澡,重新投入到比赛的准备中来。明天再遇Tunnet,我开局;在连续取胜四位日本棋手后(去年上海名人战胜大角有希、饭尾义弘,世团上上胜大角有希、河村典彦),我想我也终于可能有机会挑战一下中村茂,这盘棋是对手开局。经过这么多轮的比赛,花月5打几乎成为了我最擅长的局面,在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拆解之后我选定了这个局面,而在与中村茂的对局上我也没有什么压力,毕竟很难想像中村茂会对我出招,让我在进入中盘之前即面对失败,因此我依然信心十足。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