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读俱诠

2021 年全国五子棋锦标赛的三局自战棋评

字号+ 作者:黄立勤 来源:微信 2021-11-05 06:18 我要评论( )

本届五子棋锦标赛是自2019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次五子棋全国性线下赛事。非常感谢主办方和承办方的努力付出,在疫情的巨大压力之下比赛仍然能顺利进行。 以下简单回顾一下本次比赛的三盘棋: 第二轮 芦海(黑) 和 黄立勤(白) 疏星局 不交换 5A=G9 第二

 
  
  本届五子棋锦标赛是自2019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次五子棋全国性线下赛事。非常感谢主办方和承办方的努力付出,在疫情的巨大压力之下比赛仍然能顺利进行。
  
  以下简单回顾一下本次比赛的三盘棋:
  
  第二轮  芦海(黑)  和  黄立勤(白)  疏星局  不交换    5A=G9
  
  第二轮我碰到芦海老师,他开出疏星二打,现在比较流行的看法是疏星二打白好下一些。实战这个 13 我在梅凡老师的直播间里学习过,是在我意料之内的强点,白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按着传统定式去下反而黑棋有一些机会。于是 16 积极求变,直到 19 手后我依稀记得是 20冲完以后 22 走 L10,见下图。
  
  但只凭印象的防守并不可靠,这样防守黑棋存在一些材料,我开始计算黑棋的进攻,以下是我计算的黑棋进攻图。
  
  
图 1
  
  
图 2
  
  以上是简略的计算主要分支图,图 1 黑棋连续进攻过后进攻选点十分丰富,我感觉的黑棋存在 vct 的,就被我舍弃了。计算图 2 的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由于白 6 冲四以后黑棋存在一套 vcf,所以我认为这个白棋的冲四是没有意义的,冲完以后又要回到图 1 的白 6,就这样的惯性思维让我忽略了先冲白 6 然后在 J6 的强防。
  
  然而长考以后为了兼顾防守黑棋下方的进攻的而妥协的 22其实并不理想。赛后复盘发现,只需要黑 1 跳,白 2 自然要挡下,然后黑 3 冲四即可,这样白棋斜二自然成了废棋(黑棋无需再活J13,让白棋占据左边与左边眠三形成呼应,对黑棋造成威胁)。黑 5 再在下面展开进攻,白棋形势相当凶险。
  
  实战黑 23 的随手一活,让白棋占到左边,黑 25 交换以后,27,29 先行控制左边,双方又回到了纠缠状态。我也由于前面耗时太多,为了先稳住局面等待机会,没有选择更激进的 30-F11。这就给机会黑走 31-F10 好棋!先手破坏白棋上面的形状,有这一手棋留给白棋全盘都机会不多了,我再也忍耐不住了,32!意图先争夺下方,上方就让给黑棋进攻了。黑 33,35顺势再左上方展开进攻,我又大概花了 10 分钟才找到较为稳妥的 36,这样我彻底没有组织进攻的时间了。白 44 是一个时间压力下的随手棋,下完以后我当时就懊恼了,44 直接下 46 就好了,这样对于白棋更灵活一些。但是这个局面留给黑棋的进攻机会也不多了。黑棋尝试下方进攻几步以后就没有空间了,此时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组织进攻了,走到 62 双方便握手言和。
  
  第五轮  黄立勤(黑)  胜  曹冬(白)  疏星局  不交换    5A=/
  
  第五轮的碰到曹冬老师,印象中这几年比赛我几乎必碰曹老师,不是盘面必胜的情况下错过 vct,就是鬼使神差的送上简单杀,可谓是让我最头疼的克星。开局我也没有太多想法,就开出疏星一打,定式走至 13 手,我对于这个 14 了解也仅仅是知道 15 走在 16 是当前局面下黑棋最强走法。
  
  
图 1
  
  
图 2
  
  图 1 是我首先想到的,黑棋在角落里有一些连接,但经过仔细的计算角落里的材料对白棋并不能构成威胁,相反黑棋面对白外围的压力就相当大。之后开始计算图 2,图 2 的计算在我当时的感知里就是给白棋形成了 3-4 个可以连续进攻的活二,而黑棋的最强 23 并没有做出 vcf,所以我也排除了这个走法。于是我开始陷入迷茫中....15的走法黑棋优势在哪里呢?迫于无奈在实战里我大胆把 15 走到 16的位置。赛后分析发现图 2 是确实黑棋最强的走法,虽然白棋看上去有几个活二可以进攻,但是空间并不够,相反黑 23 手给白棋的进攻构成了不少限制。
  
  回到实战 15-E11 后,那白棋 16-11 就是自然了,黑棋两个要点只能要其一,相当难受。17 手没有太多得选择我计算黑若 17-E10 白则存在连续进攻取胜(图 3),17-E10 不成立后便只能在 G10 活三。
  
  
图 3
  
  
图 4
  
  黑棋活三以后对手也不敢松懈,大概长考了 10 几分钟,若白棋挡上,黑在 E10 顺势一挡,就形成了非常强的反击!理所当然白棋只能挡下,我第一感觉便是图 4 的进攻,白连续几手跟防以后,13 若反三,则下棋下面存在 vcf,但白 13 反挡黑却没有办法取胜。在对方长考过程中,我算清楚了黑棋这一路进攻怎么都没有胜,并且找了实战的 19!这个 19 在下方先行拓展的同时还解决了白棋的杀,仿佛就是在狭缝之中找到了一条生路,所以当对手 18 手落下后我毫不犹豫就走了 19。白 20 也不甘示弱,最强防!21 顺势活三,23 开始构建进攻棋型。
  
  此时 24 有两个选择,我首先考虑的 24-E9,计算 25-33 过后我还误以为先手还在黑手上(图 5),因为黑棋存在 1-4 的 vct,白棋在这些线路上防守黑都将获得先手。但黑 33 后白棋存在 A 点做棋的手段被我忽略了,白占 A 点以后黑棋再活 1、2 进攻,白只要再 B 点反四三即可,黑棋无奈只能丢先防守,从而导致中局崩盘。
  
  
图 5
  
  
图 6
  
  实战 24 由于顾虑黑棋进攻,主动做四四立即抢夺先手,再于 28防守。左边定型以后黑 31 率先在棋盘右方发动进攻,32 防守后,33手团!由于黑棋左边的进攻剩下的材料给到白棋上方 vct 的威胁,白棋 34 手冲不冲四都很尴尬。最终白棋还是选择 34 冲四再防守黑棋的vct。37 关键的一手!黑棋顺利把优势过渡到棋盘下方,最终白 38出现了致命的失误--忘记了冲四,白 38 手后黑 vcf 胜。
  
  回头看即便白 38 先冲四,黑棋依然可以交换几手后先手走到45-I5(图 6),若走成图 6 的样子黑棋下方优势已经奠定,但由于双方的剩余时间均不超过 5 分钟,实战结局仍未可知。
  
  第六轮  黄立勤(黑)  胜  黄圣明(白)  疏星局  不交换    5A=/
  
  第六轮我对黄圣明老师,对手也是和曹老师一样属于偏防守型的棋手,所以我便继续开疏星一打。依然是和上局一样的定式至 11,白棋这次选择了不一样的 12,我面对这个 12 没有走更常见的走法13-K9,而是选择了看起来更均衡的 13-H7,我不想把变化走得太激烈,希望稳中求胜。
  
  白 14?看到这个 14 我的内心是诧异的,而当我想进一步判断清楚棋局形势的时候对手竟然和我提和!对手的这个提和让还对形势判断不清的我内心掀起了波澜:"要是和棋我有着 5 分的大分和小分最高的优势,应该可以稳前三甚至亚军,最后一轮仍然有着冲冠的希望,这一轮和棋应该也是理想的策略吧",这些念头不断反复盘旋在我的脑海中。此时我还是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别想太多,先判断一下棋局形势再考虑是否和棋。起初我是比较不看好这个 14 的,白棋虽然通过 10 和 12 的活二和 14 串连起来在下方构建了一个 vct,但黑棋破解这个 vct 办法非常多,甚至可以选择在上方脱先做棋进行牵制,但经过我差不多 15 分钟的考虑做棋点,竟然没有找到让我满意的一个直接进攻的方法,这个 14 还是真是个意外的强防!
  
  此时我判断局面黑棋甚至谈不上有优势,可以和棋的念头又随之而来...我开始痛恨着这个和棋的想法,它已经严重干扰了我的正常思考。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最终我对冠军的渴望和心底里对棋的纯粹还是击溃了我功利和懦弱的那一面。我开始说服自己:"忘记对手跟我提过和吧!回归初心,好好下完这盘棋,不论输赢都不要留下遗憾"。
  
  就这样我又思考了几分钟该怎么落子,最后坚定走出了 15 手,直至35 取胜。为最后的夺冠奠定了关键的胜利。
  
  这盘棋除了和对手的对弈外,和自己内心斗争也是很关键的内容,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棋手除了棋艺以外,心态、状态、心理素质、对胜利的渴望等等综合因素都会通通反映到棋局中去。这盘棋就是其它综合因素大于棋艺因素的典范,所以我对中后盘分析较少,但回顾棋局,仍然有两个地方值得和大家分享。
  
  第一,是对白棋防守选点的反思,实战的 15-21 是我在 15 手的时候就一次过策划好的,意图是保留黑棋右边的连接,然后在左边的大空间进攻,对手也完全按照了我的意愿进行。那白棋有没有更好的走法呢?右图的 18 更强,有了这个18 黑就不能再走到 H11 往左边过渡了,18 手提前挡了黑 7 和 H11 的活二。那为什么我们一般棋手的棋感是实战中的 18 呢?
  
  我总结了有三个原因:
  
  一、没有读懂黑棋要往左边过渡意图,提前进行破坏。
  
  二、顾虑右图中黑 19、21 的走法,难以深入计算是否通过右上进攻过渡到左边。
  
  三、人的惰性,人都喜欢简单明了的局面,想避免复杂的计算。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克服这几个困难去找到让对手更难以处理的防守。
  
  第二个要分享的地方,是棋局结束后,对手和我讨论 26 防守在 E8 会不会更好。这正好问到点上了,我在棋盘右边的黑棋存在一套 vct,但白棋有强防。如若黑棋夺得 E9 这个点,白棋的强防便可以解决,所以我在左边进攻的策划都是为了 E9,只不过黑 25 直接走 E9 的话意图又太明显了,白棋很好破解,以下是白防 E8 后,黑得到 E9 以后 vct的方法。为什么要借用黑 3 这个点呢?因为若缺少黑 3,则黑 15 活三的时候白棋可以在 M12 反活三,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左边的进攻思路都是围绕怎么得到 E9 去设计的。


  
  更有趣的是复盘发现面对这个实战中的陷阱,我的 katago 浑然不知自己已经败了,算了 1000 多 k 仍然觉得白有 60 多的胜率,这也为人类在未知平衡局面下打败现在的 ai 留存了一些希望。
  
  在作最后的总结之前,先引用近期某篇文章中的一段话"五子棋高度"定式化"。由于 AI 技术的进步,当前开局规则中有限的开局都被充分拆解,棋手依靠背定式就可以极大的掌控胜率,这对创造型、技术型和计算型的棋手非常不公平,同时对弈过程无法发挥棋手真实个人技术水平,棋手失去棋风,棋局变的枯燥,"谱杀"、"地毯"、"必胜"就是五子棋圈内最常见的词汇。"
  
  用我这次比赛的七盘棋检验一下以上言论,除了最后一局和棋便可以夺冠的情况下选择了长定式的和棋策略,前六盘棋内容均算饱满,不存在"对弈过程无法发挥棋手真实个人技术水平,棋手失去棋风"。前六局脱谱均在 15 手左右,其实中有五盘已经盘面已经显现败势,但最终结果一盘未败,可见实战比赛中瞬息万变。当前开局规则中有限的开局都被充分拆解,棋手依靠背定式就可以极大的掌控胜率"这些谣言不攻自破。
  
  整个七盘对局均未出现"谱杀""地毯""必胜"等现象,可见此文的底层论据都是站不住脚的,去年我 10 月我已写过 3 盘棋评,也通过去年锦标赛的对弈过程反映出这些言论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然此文依旧抱守着如此带偏见的论据出发去看待问题,属实偏颇。
  
  对于五子棋规则我并不是保守的人,十多年之前我便写过一篇《五子棋的毒瘤》发表在爱五子棋网上,内容便是提出规则限制了个人技术水平,规则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今再看 AI 已经推翻了很多当时的定式,是当时的规则真的限制了我们的技术发挥了吗?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此幼稚!过去局面选择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都依旧未能下出今天的定式,束缚我们一直都是我们的水平和能力而已,并不是规则!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突破固有定式,打破这些束缚回归到实战中找寻机会。
  
  仅以此文,献给广大五子棋爱好者,希望大家可以擦亮眼睛,看清事实,回归到努力提升自身棋艺的本质上来,共勉。
  
  黄立勤记于 2021.11.4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2021年广州市五子棋公开赛自战解说

    2021年广州市五子棋公开赛自战解说

    2021-09-27 09:38

  • 回味中发现端倪

    回味中发现端倪

    2021-02-27 05:04

  • 只要努力了,也就无憾了

    只要努力了,也就无憾了

    2021-01-11 05:10

  • 遇到最另类的一个棋手

    遇到最另类的一个棋手

    2021-01-07 05:42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