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人风采

《中国连珠人物》:陈伟

字号+ 作者:陈伟-刘超 来源:《连珠人物》公众号 2022-05-06 04:55 我要评论( )

人物资料:陈伟,男,汉族,1980年生,中国五子棋棋手,五子棋RIF八段,中国棋院专业六段。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金融投资分析方向在职研究生。1996年开始学习五子棋,取得过国内外多项大赛的优异成绩。2016年创办北

  人物资料:陈伟,男,汉族,1980年生,中国五子棋棋手,五子棋RIF八段,中国棋院专业六段。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金融投资分析方向在职研究生。1996年开始学习五子棋,取得过国内外多项大赛的优异成绩。2016年创办北京信伟达资产,任总经理、基金经理。
 
 
 
  生涯数据
 
  01.1998年8月,第二届世界连珠青少年锦标赛男子A组第三名;(北京)
 
  03.2000年7月,第二届全国五子棋邀请赛A组冠军;(镇江)
 
  04.2001年10月,“经纬杯”全国五子棋十强争霸赛冠军;(上海)
 
  05.2002年10月,第一届北京五子棋公开赛亚军;(北京)
 
  06.2003年8月,第八届世界连珠锦标赛B组亚军;(瑞典)
 
  07.2003年10月,中国棋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五子棋邀请赛成年组季军;(北京)
 
  08.2003年10月,第一届连珠亚洲杯季军;(北京)
 
  09.2003年,世界连珠E-mail比赛冠军;
 
  10.2006年,代表中国参加第六届世界连珠团体赛,担任领队兼第一台棋手,获得团体季军;(爱沙尼亚)
 
  11.2008年,代表中国参加第七届世界连珠团体赛,担任领队兼第四台棋手,获得团体季军,最佳第四台;(芬兰)
 
  12.2009年8月8日,代表五子棋棋手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的启动仪式,担任第一批火炬手,几项棋牌运动的代表分别是著名棋牌运动员常昊、华学明、郭丽萍、许昱华、陈伟、李弘;
 
  
2009年8月8日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启动仪式担任第一批火炬手
 
  13.2009年11月,代表北京队参加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成都)
 
  14.2010年7月,与那威先生共同创办北京够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少儿棋类培训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性格,为推动五子棋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学棋经历
 
  我接触专业五子棋是从1996年5月开始,当时那威老师组织的京都五子棋社在紫竹院公园组织了五子棋的擂台赛,接受五子棋爱好者挑战,赢了可以得礼品。
 
  我当时上高一,小时候下过中国象棋、围棋,对五子棋也很感兴趣。我之前通过任天堂游戏机的五子棋游戏了解了禁手规则,并且能够对游戏机的最高级水平保持全胜。因此我信心满满,看到报纸上的消息就去挑战了。结果是我连输了8盘,最后心服口服,我问了一下跟我下棋的老师:“您这么厉害,是几级水平啊?”那位老师说是9级。我当时也不了解9级是什么概念,心想一定是非常厉害的高手,估计我碰个3、4级的低水平棋手应该能赢吧。
 
  我回家后就迷上了五子棋,没事就研究,几个月后我看到了地坛公园又有擂台赛,我继续去挑战,这次对战一位10级的老师,我连赢了三盘。我也终于知道了五子棋10级最低,然后是9级、8级,直到1级,接下来是初段到九段。那威老师送给我一本现场签名的五子棋书籍作为礼品。我当时报名了京都五子棋社的成人培训班,每周一次,一共12次课,算是正式接触到专业的圈子。
 
  我在学棋过程中展现出比较好的天分,3次课就战胜了9级的代课老师。6次课就战胜5级的任课老师,剩余课时转入于京平老师的高级班继续学习。之后我学棋进步很快,不断在各种选拔赛中取得第一名成绩。
 
  我觉得在学棋的第一阶段,也就是从业余到专业的过程(大约二段以前),棋本身带来的乐趣是非常大的。我那个阶段非常喜欢思考,喜欢想出妙手的感觉,喜欢研究棋谱,轻松地背下来成千上万个开局定式。随着难度的增加,这种乐趣逐步下降,对个人比赛成绩的满足感,以及为国争光的信念支持我一直坚持下来。
 
 
  参赛经历
 
 
  1999年的世锦赛在北京举行,这是我第一次对阵世界顶级五子棋选手。我在A组预选赛中输给了瑞典的卡尔森·史蒂芬,和俄罗斯的马卡洛夫·巴维尔。当时我与世界顶级棋手还是有些差距的,这两盘印象深刻,都是我用白棋防守,都是我在关键一步棋长考40分钟后认为黑棋无法取胜。实战中对手也都是长考半小时以上,走出来我计算中认为并不是很强的进攻点。因为这样的进攻,白棋有若干个看似很强的防守点,但当我后续逐个计算每个防守点,试图找到最强防时,发现每个防点都是必败了,这两盘棋提升了我对黑棋进攻的理解。在接下来的B组比赛中,我首轮就瑞星执黑战胜了当时世界等级分第四的日本棋手奈良秀树,后续我连续执黑取得胜利,最后获得B组第五的成绩。
 
  而到2000年,我已经更加喜欢下白棋了,对进攻和防守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年我获得了在镇江举办的全国赛的A组冠军。
 
2010年7月获得“林机杯”全国五子棋邀请赛A组冠军
 
  2001年我再次取得在上海举办的经纬杯十强邀请赛冠军,成为当时的国内的顶尖棋手之一。我下五子棋的目标也变成为国争光,追赶世界最高水平,我当时的愿望是去国外参加世锦赛,打入A组并取得前几名的成绩。
 
  2003年在瑞典举行世界锦标赛,我觉得当时我的实力有机会进入A组前6名,但是当时却面临了很多困难。首先是当时的非典疫情,导致中国人无法出国,直到比赛临近的时间才放开。当时瑞典大使馆给我办理了加急的签证,两天就拿到了,但还是比A组预选赛的时间晚1天,因此我只打了B组比赛。
 
  另一个困难是比赛费用,我当时刚工作,近万元的出国比赛费用实在负担不起,幸好得到了那威老师个人出资赞助。后来我才知道那时那老师也正值事业低谷,经济上并不宽裕,完全是因为对五子棋的情怀和对我个人的欣赏,才倾力支持。为了节省资金,我第一天住在一个篮球场里,当时条件很艰苦,一晚20元瑞典克朗(当时跟人民币汇率差不多1:1),周围都是其他穷国的棋手。那老师得知后,让我注意休息,换到200元一晚的旅馆。最后我获得了B组亚军,回国后那老师亲自带队去首都机场迎接我。
 
  2003年世界E-mail比赛我获得冠军,我理解了慢棋赛下出的棋比现场实战比赛更加严谨,那时慢慢开始流行“地毯定式”。而现实比赛更加注重人力所能触及的极限,寻找对手的弱点和漏洞,很多棋下的并不严谨,但是目标是获得比赛的胜利。
 
  从世界各国高手的棋风来分类,我个人的理解可以分为日本流、欧洲流和中国流。“日本流”是先防守后反击,没有机会不进攻,通过稳健的防守等待机会,开始进攻就是细致的VCT计算,走出必胜。“欧洲流”则是以凶猛的做棋进攻,控制全盘,直到对手发生失误。“中国流”是通过大量的事前研究,背下来大量的地毯定式,力争谱杀对手。当然,对于超一流棋手,这些风格需要同时具备。
 
  2006年、2008年我都是以中国队队长兼主力棋手的身份参加了世界五子棋团体锦标赛。2006年和吴昊、朱剑锋、葛凌峰一起代表中国参赛,我们获得了团体第三名,当时中国队的水平已经算是世界强队,但是比安沙尼亚和俄罗斯一队还是略有差距,团体第三名算是正常发挥。那次比赛叶子和顾炜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网上也有很多即时的报道。
 
 
  中国队一台陈伟战胜俄罗斯队一台苏切科夫
 
  2008年中国队再次出战,我和曹冬、吴镝、吴昊一起参赛。第一台曹冬和第二台吴镝当时都已经是世界五子棋最顶级的棋手,中国队整体实力很强,夺冠呼声也很高。我们在最后一轮前,较大比分领先,只要对阵俄罗斯二队的4盘棋2.5分以上就可以锁定冠军。可能是太紧张了,或是其他运气原因,中国队最后一轮发挥不好。
 
  首先是一直保持不败的吴镝在自己熟悉的局面下意外落败,吴昊弱势下艰难和棋。我抓住机会,用精妙的杀法战胜对手。压力都在曹冬一人身上,双方进入读秒,曹冬当时有一套不太复杂的胜法,比赛中没有走出来。而曹冬在走错以后很快发现了这套胜法,导致情绪瞬间崩溃,对拍表时间处理不当,某一步拍表慢1秒导致超时判负。最终中国队与冠军队和亚军队都是仅0.5分之差获得团体第三名。这次比赛也成为我作为五子棋棋手最大的遗憾。
 
  2008年之后,我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下棋和参加比赛。偶尔参加了几次比赛,状态也已经大幅下滑。
 
  2010年的第八届世界团体赛在日本举行,曹冬、殷立成、李一、奚振扬代表中国队参加,中国队终于获得冠军。我当时本想作为替补队员身份参赛的,但因为工作原因未能成行。我为他们取得的成绩骄傲,他们完成了我没有完成的愿望。
 
  作为棋手,我有很多的体会,这是一种一生难忘的经历。更重要是,我从中感悟了很多道理,比如想在某一个行业里做到最优秀的水平,“天分、努力、圈子”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这些对我之后多年的工作都有所帮助。
 
 
  组织高校五子棋活动
 
 
  我在上大学期间任北京工业大学棋牌社社长,积极组织了五子棋的北京高校交流活动。2001年,我们承办了第一届北京市高校五子棋邀请赛,比赛全程是由我来策划和组织的。我们找到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作为比赛的主办单位,263在线出资赞助,16所高校的19支代表队参赛,每队4人,参赛选手近百人,比赛在聂卫平道场举办。
 
  比赛后在市学联的领导下成立了北京市五子棋联合会,之后在北京各个高校的五子棋爱好者的努力下,北京市高校五子棋比赛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开展五子棋少儿培训活动
 
 
  2010年6月,我跟那威老师一起注册成立了北京够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开展少儿五子棋培训活动,至今已经十二年的时间。我们老师都是国内顶尖的棋手,对所从事的事业是一种情怀。
 
  看着孩子们快乐的成长,棋艺水平越来越高,脑子越来越聪明,家长和老师们也很快乐。我们这里牛娃云集,多位孩子获得过全国五子棋青少年比赛的冠军。好多孩子得过全国奥数一等奖,好多学员后来去了人大附中、八中等市重点初中。家长们一边带孩子学棋,一边探讨育儿经验,其乐融融。
 
  够棒教育师生们合影
 
  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中信城底商
 
  国家双减的大背景下,让孩子们多下棋,开发智力对未来的中考、高考大有好处。很多家长问过我学五子棋和学围棋有什么区别,学围棋的孩子更多,是不是更好?我个人认为学五子棋更好一些。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1.五子棋从规则上更适合低年龄孩子学习,每盘棋时间更短,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2.五子棋的思维与数学思维更接近,逻辑更直接,更加要求精确计算和不失误;
 
  3.五子棋的圈子相对小,更有利于天分好的孩子拿成绩。
 
  五子棋可以当做一个爱好,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成绩。
 
 
  关于未来五子棋规则的思考
 
 
  关于现有五子棋规则的讨论很多,并没有找到非常完美的比赛规则。首先是定式的重要性太高,不背定式就很容易被谱杀,很多棋手对此不满。其次是可下变化越来越少,大部分都被地毯式研究了,比赛像考试,让人缺乏兴致。而没有定式,就没有棋的内涵,肯定也是不行的。各种棋也都是建立在开局定式基础上的,这才是专业与业余的区别。
 
  好的规则应该平衡定式和计算力之间的关系,适当降低定式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计算力,增加可选的变化,增加谱杀对手的难度。我个人认为最值得探索的变化是放开第一步必须在天元开局的限制,可以选择从相对靠边一点的位置开始下,这样平衡开局会更多。
 
  我希望以慢棋形式推动这方面研究,也愿意适度赞助一些奖金,组织小型高水平赛事,欢迎有共同想法的五子棋高手参与。
****************************************
 
  更多人物访谈线索和原创人物故事投稿,请联系微信号:5313419(注明:五子棋)。
 
  我们组建了由中国五子棋届的活跃棋以及相关领域专家高度集结的微信群,群成员由中国高段位棋手、教练、裁判、软件开发人员,书籍作者、媒体人员和五子棋发烧友组成,日常高密度交流和分享五子棋学习和训练心得,每周五还有人物在线访谈,五子棋行业沙龙等活动,欢迎加入我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世界连珠人物:国际连珠联盟荣誉主席

    世界连珠人物:国际连珠联盟荣誉主席

    2022-04-15 10:18

  • 徐建明:《中国连珠人物故事》第1期

    徐建明:《中国连珠人物故事》第1期

    2022-04-09 04:49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