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于五子棋,作为外行人也想表达一下个人的观点,我家小朋友在专业的五子棋培训机构跟着专业的教练学习五子棋六年多,我也是跟着孩子一起在学五子棋,期间也投入了一年多业余时间开发了“五子棋宝典”……作为一名学棋孩子的家长,一名愿意为五子棋做些事情的爱好者,我看到更多的是:五子棋是越学越无趣……
我不否认孩子学习定式,也认可竞技运动也需要一定的定式,定式的精髓即可以拓展孩子的思路,也可以让孩子在学棋过程中获得仪式感……但孩子一旦参加五子棋比赛,需要准备的定式却实在是有些无语,不但定式量大,往往还是一招错很可能满盘皆败,定式中还要夹杂着各种恶心的骗招(这些骗招往往又是教练指导后孩子们背下来的)……原本以为五子棋是以思维训练为主的智力运动,参加比赛后才发现“死记硬背”对孩子们拿成绩更有效……对于一些对瑞星、疏星定式掌握非常熟悉的孩子(特别是上海的小朋友),职业棋手们真的就有把握RIF规则下靠瑞星、疏星赢他们吗?换个水月、斜月的开局,往往这些孩子又会速败,这样的开局规则真的合理吗?
相信设计五子棋开局规则的目标是为了平衡,但无论是RIF、山口还是索索夫,大量针对性的研究,数不胜数的定式和防不胜防的骗招,已经让五子棋变了味道,定式研究者是乐在其中,大众学习者却苦不堪言,海量定式让五子棋越来越脱离了群众,至少我是肯定不会让孩子去碰山口和索索夫的,去背诵相比RIF翻了N倍的打点和翻了N倍的定式,感觉已经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或许竞技本身就是小众的运动,但不希望青少年的五子棋一开始就让规则把孩子的“兴趣”变得“无趣”。
如果青少年的比赛可以选择黑白较为分散的随机开局,或者是变化莫测的连换规则,至少都可以避免赛前“过度”的开局准备,很大程度避免对手教练指导下有备而来的骗招,让青少年的竞技能回归到更关注“开局的连接”、“棋型的理解”、“现场的计算”上,这样的比赛对孩子们来说也会变得更加有趣,胜负更多的要取决于现场对落子的抉择,即使输也输得心服口服。
大众爱好者的确不太懂专业棋手的竞技诉求,但也希望专业棋手也放下身段来理解一下孩子们的竞技诉求,理解一下大众爱好者的竞技诉求。没必要面对异议就冷嘲热讽的一棒子,至少我在学棋孩子的家长间沟通时,很多家长都有和我一样的感觉。
青少年棋手和成人棋手的最大的区别是“还要以学业为重”,很多孩子不但要学课内的知识,还有一些课外班在报,无论是英语还是诗词每天都要背很多内容,家长对孩子学棋的定位大部分就停留在五子棋是一项思维训练的运动,我更希望五子棋带给孩子更多的是在陌生棋型下自主的创造力,而不是对“过重”的定式的记忆力。对小朋友而言,自己算出一路巧妙的变化远比学一种别人研究出最牛的变化更有趣。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