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局时使用棋钟,不仅使得战斗更加激烈更加有趣,也是棋手的必备素养之一,即对时间利用率和思维效率的一种训练。
一盘棋通常几十步,每一步都是一次基于目前局面下的决策过程。如何把握和分配有限的时间,通过感觉、分析、判断、计算、对比并作出决策,无疑需要刻意地训练。
有的孩子走棋太快,疏于思考漏洞百出;而有的孩子又过于谨小慎微,每每长考,最终导致超时判负。不掌握用时节奏,思虑过多或者不假思索都不对,是问题的两个极端。
正确的用时分配应该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总体均衡。
那么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呢?
一盘棋可能要做几十次决策,但并不是每一次都需要精确运算。有时靠记忆靠感觉,有时候属于整体计划的一部分,有时候较封闭并不复杂,有时候是必走之招没什么选择,以上情况均可以尽快走棋节省时间。
而当遇到战术局面,复杂交换,对方突然变招需要随机应变,局面开放双方紧张对峙等情况,则必须三思而行。
总之,棋战中的用时分配是一门技巧,需要刻意训练。这也与个人思维方式、行事习惯、认知能力相关。快与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都属于个人特点,但出了格就成了问题。
由此我联想到,一个棋童如果较好地解决了比赛用时的问题,也一定会把这项能力迁移到别的方面。比如学校的考试。在一两节课的有限时间内,在难易程度不同的考题之间合理地分配时间,不仅顺利完成答卷,还可以留出时间进行必要的检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