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甲好学多思,痴于连珠。年轻时执白弈某局,至中盘,黑于下方一子通三路,甲循棋诀“挡在长出方”而防,以后黑步步相攻,甲皆以长出方挡,终被黑连续冲叫,遂成败局。
甲思之良久,乃知愚守格言实为败因,而茫然不知正应。
遂以此盘虚心求教于业余高手某乙,乙说:“君不知争先之法。当此形式,黑强而白弱,当守于反一路,被攻之时,才有反先保命。” 甲反防演变,不几手,果然白一处反三,得以喘息,虽处劣势,却已无恙。于是说:“先手重要啊!” 未及明年,棋力竟不在乙之下。
数年后,又遇职业五段某丙,又以此盘而虚心问之。丙说:“既然争先,不如下边连续冲四,然后再防。如此,黑若再行做杀,杀点已是禁点。若仍活三,白亦无所谓惧。” 果然,白一气冲四,连消带打,黑不得不挡,禁点毕露,不攻自破,双方竟成平衡之态。甲叹服说:“先手冲四,可怕可畏啊!”两年后,甲已成为业余强豪。
十年之后,又遇职业九段某丁,甲又以此局面而虚心问之。丁说:“此际,黑虽通三路,却未能立即杀白。回防则失先,故当于右边白厚之处做棋,待黑下方攻杀无果后,白可从容谋于右。否则,黑得先手,封白最具潜力之右端,则和棋矣。” 甲恍然大悟,棋力精进, 从此称霸业余棋界,虽职业棋士也不敢轻视。
四十年后,甲辞世,入阴间,遇棋圣,遂以此形而虚心问之。棋圣说:“黑既通三路,防守则嫌稍急,冲四而白无余味,脱先则难料胜负之机。凡此种种手段,俱为争先手所至。争先原为获胜,然棋局百变,先手数易,至中盘实已无先后可言。五子之妙,在于中盘节奏, 相机寻点。此种形式,当虚点于此处,使白未冲之四与右端厚势遥遥相连,则黑下边攻不胜,封右路白棋则因此子而不能,节奏已为白所得,黑反难于下子。” 甲一一演去,果然变化百端,白或可突围、或可封黑、或可连续做杀,皆优势历然,喟然长叹说: “棋之道,玄妙不拘,无穷尽也。”
夫弈者,各有其功,亦各知其妙,惟其境界各异,所妙者亦不同。棋经十三篇尝云棋品有九,亦可用于连珠: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少年之甲实小巧而已,某乙乃用智,某丙即通幽,某丁可称坐照,棋圣则入神矣!
所妙者截然不同,棋道如此,况人事百道乎?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