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珍藏
报藏一
报藏二、三
报藏四
报藏五、六
右图在广州中日对抗赛,右一为陆瑶,右二为王成强
右图左为日本奈良秀树
在龙潭庙会左起邓京辉、后金昊楠、右为彭建国 在首次京沪交流赛上
达富弘之杯冠军 在康柏杯上与亚历山大
在康柏杯上与三森政南 在康柏杯上与矶部泰山
康柏杯在长城
在世青赛上左图中为现任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
在世锦赛上 右图左一日本矶部泰山,左三日本奈良秀树,左四彭建国
左图右为台北棋手张益丰
在公开赛上
右图左一为校友胡夕,左二为许雷
左图在中国棋院中为前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 即将走进大学校园的邵小冬
邵小冬简介:
1987年1月23日出生,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学生,北京少年棋手。
1991年开始学习五子棋。
1994年10月参加职业五子棋的训练。
1995年6月获首届“奇奇童杯”职业连珠大赛第七名;
1995年7月获北京市第六届“民族团结杯”五子棋赛少年组第一名;
1995、1996年2月两届达富弘之杯冠军;
1996年8月获北京市第七届“民族团结杯”五子棋少年组第二名;
1997年5月获首届北京国际名人邀请赛第十二名;
1998年3月首届全国五子棋友好邀请赛B组第五名,升二段;
1998年8月北京第二届世界青少年锦标赛男子B组冠军;
1998年9月第五届北京市民族运动会五子棋少年男子组第一名;
1999年8月获第六届世界连珠锦标赛B组第三名,晋升四段;
2002年10月第一届北京五子棋公开赛打入A组并获第六名,升五段。
将来的某一天,如果有人要来写一部五子棋发展的编年史,我想,北京的西海分社绝对是该用浓笔重彩来写的,这是一个众星云集的棋社:张进宇、李栋、殷立诚、崔悦、于京平……,还有这个曾经威震中外棋坛的天才少年 :邵小冬。
小冬开始学棋时是三岁半吧,因为我会下五子棋,可教会以后我却赢不了他了 。别的孩子都喜欢玩具 ,而他却只是喜欢下棋。家里要是来了客人,他就追着人家下棋 。当时我们也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他怎么,只是想权当是个练练脑子的游戏吧。 --- 小冬妈妈
叶子:小冬,你是从几岁开始下棋的,还有印象吗?
邵小冬:是正规下,还是玩棋?
叶子:玩棋是什么时侯?
邵小冬:3岁多。
叶子:那接触职业五子棋呢?
邵小冬: 6岁多一点,在 94 吧,有个叫“京空杯”的五子棋比赛,妈妈看了报纸,觉得挺好玩的,就给我报了个名 。那次比赛我进了决赛圈,60多个人,积分赛,打九轮,最后我第12,却只给前10名颁奖,当时我还哭了 。
叶子:为什么哭啊?
邵小冬:那时候小啊,把那奖看得重,同时也感觉挺冤的,现在想起挺逗的。
这次比赛打表记时,小冬从来没用过棋钟,第一局他很紧张,下完一步棋,手就一直按在棋钟上, 一会儿就输了。下来我问他怎么搞的啊,他说,怕走他的时间。他以为按住棋钟时间就不走了。 --- 小冬妈妈
叶子:小冬,“京空杯”是你参加的第一场正规比赛吗?
邵小冬:是的。 后来那威老师觉得我可能是个苗子,就找彭建国老师来教我下棋 。
叶子:彭老师怎么教你啊?是你去他那儿,还是他上你家来?
邵小冬:彭老师上家里来教我,每周一次。开始是教我必胜局 ,花月、浦月,教我拆棋 。临走时,还要留几道题当作业 。那时对五子棋是很着迷,钻劲大,所以进步挺快。
叶子:那会你才六岁多一点点,是不是感觉五子棋比玩具好玩?
邵小冬:小时候单纯,也没过多的想法,赢棋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那时候我老能赢大人,让我感觉挺得意的 。
叶子:听说那会你在龙潭庙会上杀得于京平老师惨不忍睹,有这事吗?
邵小冬:呵呵~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那年龙潭庙会搞五子棋擂台,我镇守第一台,那会好象没什么下孩下棋,就我一个,于老师一来就碰上我了。别人输了就走,他输完却还接着下。
叶子:于老师输了几盘?
邵小冬:6 盘吧,他挺乐观的,还跟我说:“赢你一盘我就走”。最后赢了一盘,他甭儿高兴。
叶子:后来呢?
邵小冬:后来于京平老师就加入了西海分社,也开始了职业五子棋 。
不久那威老师组建了少年队 ,正式开始培养少年棋手 。之后就出现了陆瑶,梁爽等一批很优秀的棋手,再往后就有了日本那边的正规棋谱资料。
叶子:这些正规棋谱资料对你的帮助大吗?
邵小冬:这些正规棋谱资料让我少走了弯路,也让我看到了和日本棋手之间的差距。在我印象中还有一件事印象挺深,就是那次日本连珠代表团访华 ,三森政男、奈良秀树、早川嘉美都来了,他们在中国棋院办讲座 ,当时所有人都有去听课。
日本人在上面摆题提问,第一道题是问有多少种防御方法, 我记得特清楚,我第一个举手跑上去回答。
叶子:那道题你答对了吗?
邵小冬:我上去毫不犹豫地就摆出了九种正确的解法,早川大为赞赏,当场奖了一本棋书给我。他们也挺吃惊,说没想到中国还有这么小的棋手。讲座完了后,是大盘对弈表演 ,日本那边是三森政男九段,我又举手上去。
他开了花月(可能觉得我是小孩,应该让着我),我想都没想就换了5手两打,他还给我留个必胜点 ,没一会,就把他赢了 。那时候也不知道紧张, 台下那么多人,我也没当回事,就是想着赢棋 。
在国际规则和一些基本技战术思想讲解完毕之后,三森政男先生上台请中国棋手中国棋手与他对弈。又是邵小冬上台,双方完全按照正规的比赛规则下了起来。几十手以后,在一旁观战的早川嘉美先生忍不住笑开了,原来三森先生的棋已呈败相。而个子刚够得着大盘的邵小冬则神气十足,越战越勇,最后三森先生推枰认输。--- 1995年10月24日 《北京体育世界》
叶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你都在西海分社跟那些大人们下棋吗?
邵小冬:是啊!
叶子:那些大人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邵小冬:张进宇。
叶子:为什么?
邵小冬:记得第一次见到张进宇是在西海分社,那是一次普通的训练活动,他穿得挺逗,一身灰衣服,手上拿一布兜。
后来北京的棋社也搞名人战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第二次名人赛。当时北京有好多分社:朝阳、东城、西海、远郊,少年队也算一个,每个分社派一人出来比赛,争挑战权。
叶子:少年队是单独一个社还是从属于哪个社?
邵小冬:是单独一个社,我代表少年队去比赛。那时候一共7个人,下5轮 ,最后看积分。
我前两盘全输了,正好到中午吃饭,我就跟妈妈说:“我们直接回家吧,反正也没戏了。”我妈说:“你反正来都来了,下午还有三盘,你把它比完吧。”于是我就没说要走了。
下午的第一盘我赢了,第二盘对苏梁,本来死定了的棋……没想到后来居然赢了。 这时,我开始算分,发现自己如果再赢一盘,张勇如果最后再输一盘,我们两个就大分相同 。而我最后一盘恰巧就是对张勇 。
就这样,我背水一战,迎战张勇。张勇是“京空杯”、“奇奇童杯”的冠军,是当时的顶尖棋手。这盘棋具体怎么赢的我忘了,只记得自己一直占主动,牵制对手,赢得很漂亮,算超水平发挥吧。
最后,我以挑战者身份挑战张进宇。
5番棋,张进宇 3:0 就把我给灭了。张进宇的棋很利害,跟他下棋很压抑,我有一种没法还手的感觉。
年仅十岁的邵小冬是第一届“康柏杯”北京五子棋名人邀请赛年龄最小的棋手,他七岁开始学棋,目前水平已达到一级。这次我国共有8名高水平的棋手参赛。--- 1997年5月9日《中国青年报》
叶子:后来你就参加了1997年5月的“康柏杯”?
邵小冬:是的。这次比赛在北京举行,有两个小孩参加,我和陆瑶。在开幕式上抽签时,第一盘我就抽到了矶部泰山九段。
叶子:矶部泰山名气那么大,你当时心里紧张吗?
邵小冬:没什么好紧张的,人家已经下了60年的五子棋了。我和他开瑞星,(我一直喜欢下瑞星局,也练得最多),那时候我知道的谱很少,我们走了当时一个很流行的变化。我走错了一步棋,矶部泰山当时想都没想就走了下一步。
我感觉挺奇怪的,后面的变化基本上也这样,他都是没怎么想就落子。最后时间的长考,我好像用了1个小时 ,他却只用了5分钟。最后我被他抓长连禁手,告负。
比完我没离开赛场,心里有一种输棋后的震撼感。
这时矶部泰山过来给我看一本日本的棋谱 ,我这才知道,我们刚才下的那盘棋和他30年前下过的一盘棋居然是一模一样,那时候他也是黑棋被人抓禁。
叶子:他对你说什么了吗?
邵小冬:他的意思大概是,下那盘棋的时候他已经下了30年的棋了,虽然我犯了和他同样的错误,但我的技术还可以吧。他说,我还是挺有前途的 。
叶子:“康柏杯”对你影响大吗?
邵小冬:影响挺大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国际高手,虽然差距在渐渐拉近,但那时觉得日本还是最强,矶部泰山整个比赛就只输了一场。
李栋那次成绩最好,第六名。我最后一盘要是赢了陆瑶的话,我就是第7名。
叶子:和你比赛过的外国棋手中,印象最深是哪一位?
邵小冬:俄罗斯的亚历山大吧,他是连珠联盟副主席。那盘棋我又是开的瑞星 ,变化和矶部泰山那一盘差不多 但我最后没有再犯那个错误 。
在僵持的过程中,我开始跟他拼中盘 ,也许那天棋感好 ,该攻的时候我没手软 ,一鼓作气,几个漂亮的做杀,他直接就认输了 。
他的谱倒是真熟,后来我知道就是他和另一个人编了俄罗斯的5手2打棋谱 ,那份资料可以说在当时是最新的 。大家在赛前交换礼物时,他送的就是这本书。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一直到99年世锦赛我的参考书都还是用它 。
叶子:他输棋时说什么了吗?
邵小冬:他说我下得很好。对我印象也挺深,后来北京公开赛时他又到北京来,还认得我。
叶子:赢了亚历山大,有没有成就感?
邵小冬:有啊 ,再怎么说也算赢了个九段吧。呵呵~
"康柏杯"五子棋名人邀请赛在北京饭店进行时,我和他爸爸都不在现场。晚上,我们去看他, 别人告诉我,小冬跟那些大人们在一起研究棋,也是熬到夜里很晚了才睡觉.--- 小冬妈妈
北京五子棋名人邀请赛高潮迭起,大爆冷门。在第六论的对弈中,年仅十岁的邵小冬一段与俄罗斯的九段亚历山大相遇。虽然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但邵小冬初生牛犊不怕虎,与亚历山大九段展开了激烈的对攻战。亚历山大执白在第46手棋时走出了算度很差的软着,被机敏的邵小冬抓住了机会,逼得对方在第50手棋,走出大恶手。双方战至69手,邵小冬爆出赛场最大冷门,将亚历山大九段拉下马来。--- 1997年5月8日《北京晚报》
叶子:你参加过的级别最高的赛事是1999年8月的第六届世界连珠锦标赛吧?
邵小冬:是的。那届赛事是在北京比温特莱大酒店进行的。
叶子:不需要进行资格赛吗?
邵小冬:B组不需要。资格赛是争参加A组的资格 。
叶子:参加这样的世界大赛,当时有压力吗?
邵小冬:有压力,因为我把那次比赛看得很重的,我为此苦练了1个月的棋,每天8小时耗在网上,对局、打谱、拆棋 。
那时互联网还不象现在这么普及,上网都用的是33.6k,或者56k的小猫;那时也没有什么联众、263之类的游戏,我就在台湾的五子棋对局网站5林去下棋,在那里碰到过好多台湾高手,比如张益丰。
说来也挺逗的,我跟一个叫“拉阿丰”的人下棋,连赢了几盘,他问我是不是职业棋手,我没理他 。后来老于告诉我,那个“拉阿丰”就是张益丰。呵呵~
我在5林还和 Ando下过,Ando 那时住台湾,老上5林, 那时候他在那里教英语 。我在98年世青赛时认识了他,还有他的女朋友Cici 。
叶子:Ando的女朋友Cici 漂亮吗?
邵小冬:起码我觉得不漂亮 ,外国人和咱们中国人审美差距挺大的。
叶子:你这一个月练棋感觉如何?
邵小冬:我觉得自己水平大有长进,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我一直认为棋是不需要老下的,当你下到一定程度没有明显提高时,可能会很急,但着急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如果你静下心来,随着时间推移,也许你对棋又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当时的我,可能就是突破了那个瓶颈口。
B组公开赛有点类似于足球甲B级别,是世界第二级别高手的又一次碰撞,中国队在这个组别的角逐中战绩骄人,其中白涛四段夺得冠军,邵小冬二段获得第三名,日本著名八段棋手奈良秀树屈居亚军。 --- 1999年8月6日 新华社《每日电讯》
叶子: 小冬,听说你曾经是中国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的棋手,是吗?
邵小冬:那是因为咱们有太多好棋手没有机会参加国际大赛。
叶子: 你觉得自己下棋的特点是什么?
邵小冬:这个说不好,少年时我比较喜欢进攻 ,那时的棋下得很成熟 对自己也很有信心 。不象在后来北京公开赛那样,对自己没信心 ,动不动就和棋。
那时候因为学习,我已经快3年没怎么碰过棋了。最后1个月捡起来,虽然也是每天8小时地练 ,但棋感差多了。比如我和李睿凡那盘,才20几手棋就和棋了。那个变化我不熟 ,没敢恋战 。
叶子: 你和李睿凡,谁先提出和棋?
邵小冬:我开玩笑地说了句,他还真同意了。后来我问他,结果他的感觉和我一样 ,都觉得自己胜算小 。
叶子:要是倒退几年你会怎么处理这盘棋?
邵小冬:拼中盘吧。
叶子:你妈妈告诉我,说你在六岁参加“京空杯”初赛时,由于和人家同分,抽签时又没抽上,是那威直接让你进了决赛的,你对那威是什么印象?
邵小冬:幽默,谦和,跟他相处让人感觉很轻松、舒服。那老师曾经给我创造了很多机会 ,我很感谢他。
叶子:从你三岁下棋到现在,从棋的这个角度来讲,谁对你的影响最大?
邵小冬:彭建国老师 。基础很重要 ,如果没有彭建国老师给我打下那麽好的基础,也不会有我后来的成绩。
叶子:小冬,你最欣赏的棋手是谁?
邵小冬:Ando 。他对五子棋的理解和常人不在一个档次,深不可测,赢Ando在我看来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叶子:整个少年时代的爱好 = 五子棋,能不能这样说?
邵小冬:是的。
叶子:现在呢?
邵小冬:我现在的爱好很广泛啊,呵呵~ 音乐、电影、摇滚、布鲁斯。
叶子:五子棋呢?
邵小冬:它会成为我永远的爱好 ,因为我喜欢。
日本的三森政南非常喜欢小冬,每次来北京,都送他带礼物。小冬少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研究棋或者和棋友们的交流上。现在小冬长大了, 他爱好的东西也更加广泛,变得喜欢与人交往,性格也开朗多了。妈妈眼里的小冬,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我挺为他自豪的。 --- 小冬妈妈
小时侯看过一部德国电影,叫《英俊少年》,里面主题曲的歌词是:"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
邵小冬,那个稚气、聪颖,精灵般可爱的小男孩儿,他辉煌的少年时代,已经被永远地定格在这些老照片中,初秋九月的大学校园里,人们将会看见一位英俊青年萧洒的身影。
邵小冬人生的另一场锦标赛,刚刚开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