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 、本书将是“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课题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
2 、本书将主要是全国中小学棋类课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3 、迄今为止,笔者尚未见到专门论述棋德的著作、读本和论文,故撰写本书既有原创性质,也有很大难度。由此,恳切希望各级学校领导和教学人员,各地棋院领导和教练、棋手,相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以及爱好、关注棋类教学和棋类运动的各界人士,对这份大纲新稿、特别是对棋德内涵的概括和表述,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4 、我现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今后将常住北京。故来函请寄:北京东城区东四豆瓣胡同 5 号楼 5 单元 401 室庞士让收,邮编是 100010 。
导论 棋德的内涵和价值
一、棋与下棋
(一)、棋类概说
强调:棋,作为文娱、体育用品,是人类的重要发明,是人类智能的生动体现和重要结晶。棋的种类很多,其中我国传统的围棋、象棋同国际上通行的国际象棋,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此外还有军旗、跳棋、五子棋等。
(二)、下棋有益
强调:下棋,是调心的良药、修德的佳径,是智慧的体操、思想的竞技,是高尚的娱乐和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是集德智体美于一身的活动和运动。
引述: 1999 年 6 月 13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 年 2 月 23 日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同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发出的《关于在学校开展“围棋、国际象棋、象棋”三项棋类活动的通知》; 2004 年 2 月 26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4 年 5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2004 年 6 月 1 日 ,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二、棋类课的宗旨和意义
(一)、棋类课的宗旨
指明:棋类课,主要指围棋、国际象棋、象棋三项棋类(以下必要时简称为“三棋 ”) 课程;各校可从实际出发 , 将其确定为选修课、特色课、兴趣课。
指明:棋类课的宗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教育活动,实施以棋育人,促进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新人。
强调三点: 1 、搞好棋类教学,是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实际行动。
2 、搞好棋类教学,同样要坚持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3 、搞好棋类教学,需要教师勤修棋德,深钻棋理,不断提高棋艺水平。
(二)、棋类课的意义
指明: 1 、这里论述的是棋类进学校、开设为课程的意义,是下棋好处有针对性的具体化。
2 、棋类课的成本低,收效大,既易于开设,又影响恒久,是一本万利、功德无量的好事。
强调六点: 1 、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因其能熔育德、怡情、益智、健体于一炉,可收到培育美德,陶冶情操、健脑强身、锻炼毅力、开发智力、发掘潜能,提高技艺水平,激发创新动力,增强综合素质的多种效益,对个人乃至整个民族和国家,既有现实意义,也有深远影响。
2 、有利于学生学好别的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 、有利于培养棋类运动的后备人才。
4 、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进而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其能帮助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人数日益增多的中小学生,在以棋会友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改进人际关系,树立“全校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 。
5 、有利于发挥棋类的教化功能。列宁认为推广国际象棋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能够帮助人们克服沙俄时代遗留下来的酗酒、迷信和斗殴等恶习。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目前正值社会转型时期、发展关键时期、改革攻坚时期和稳定敏感时期。在这种情势下,充分发挥棋类教化功能,能够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和减少他们的违纪、违法、犯罪现象。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多出小棋手,就能减少少年犯。
6 、有利于提高棋类的社会地位,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琴棋书画是我国传统的四大才艺和四项文化瑰宝。当前,音乐、美术、书法都已列为正式课程,惟独棋类尚属于“业余教育”的范围。这种棋文化尚未归位的现状,亟需改变。
三、棋德的内涵和价值
(一)、棋德的内涵
可分两层。
第一层:棋德的基本内涵,是爱国、诚信、文明、遵规。
第二层:棋德包括四个方面。
1 、教棋之德,主要指教师或教练要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
2 、行棋之德,主要指学生或棋手要诚实守信、团结友善、文明礼貌、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
3 、判棋之德,主要指裁判要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等。
4 、观棋之德,主要指观众要安静不语、不作暗示等。
强调和提到三点: 1 、行棋之德,是棋德的核心和重点。
2 、诚信,既指忠诚于国家、取信于他人,也指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诚信是做人之本。
3 、“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等传统美德,苏东坡的论棋名言“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二)、棋德的价值
可分三层。
第一层:棋德居首位。因为学校教育,德育为首;棋类课程,同样如此。这是棋德在棋类课程中的定位,也是棋德在棋类活动和运动中的定位。换言之,棋之为道,品德为尊。
第二层:棋德是灵魂。这不仅是棋德在棋类课程中的定性,是棋德在棋类活动和运动中的定性;而且,棋德影响、促进、甚至决定着棋艺的水平及其提高。对棋手来说,棋德是灵魂和精神支柱,棋艺是技艺和外在表现;古往今来的顶尖高手,既棋艺高超,更棋德高尚,使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楷模,而那些无德、缺德、丧德的棋手是很难有、或很难继续有大的作为的;要严防和纠正“一俊遮百丑”、“一赢掩失德”的看法和做法。
第三层:棋德即人德。棋德体现人德,展示人德。棋如其人,就主要指棋德、棋风是棋手的道德和作风集中的体现和写照。在棋类课程中,突出棋德教育,有利于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强调两点: 1 、人生如棋。这是讲下棋与做人的道理。要启发学生通过学棋,感悟人生,走好人生之旅,认识到:在棋类课程学习中修好德,下好棋,有利于自己做个好人,成为“四有”新人;小小棋盘关联着漫漫人生,修好德,下好棋,有利于实现自己“人生如棋步步高”;落子无悔关联着人生无悔,因为世界上没有后悔药,谨防一失足成千古恨。
2 、世事如棋。这是讲下棋与阅世的道理。要启发学生通过学棋,感悟世界,从小小棋盘联想到大千世界的复杂多变,认识到:在棋类课程学习中修好德,下好棋,有利于逐步提高自己观察、分析国内和国际形势的能力,认识“世事如棋局局新”;理解和贯彻党和政府对内、外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自觉性,努力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变应变,与时俱进。
提到: 1 、千古无重局。
2 、当前,我国学习棋类课的中小学生和棋类运动员的棋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由于现行的制度 安排,应试教育重智轻德和应赛体育重艺轻德的现象所在多有,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应当引起我们的严重关注。因此,要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棋德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引述:1、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领导同志、中国棋院领导同志的讲话或谈话。
2、一些著名教练和棋手的感受和典型事例。
3、一些学校的经验和成功做法。
四、培育棋德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原则
(一)、培育棋德的主要途径
简述:主要在实践中突出的、后面将专章展开的五个教育。
(二)、培育棋德的基本原则
主要有“六个坚持”: 1 、坚持正确方向,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
2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 、坚持与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相结合。引述教育部于 2004 年 3 月发布的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 、坚持整体效应,与提高棋艺水平相统一,与促进其他课程教学相统一,以收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良好效应。
5 、坚持知行统一,注重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的互补互动和辩证统一。
6 、坚持统筹兼顾,力求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第一章 棋史棋情教育
一、“三棋”发展的简要历史
(一)、围棋发展的简要历史
(二)、国际象棋发展的简要历史
(三)、象棋发展的简要历史
本节各目均应强调两点: 1 、“知史明义”,这“史”,主要是“三棋”的近现代史;这“义”,首要的就是爱国主义。知棋才能爱棋,知深才能爱切;知国才能爱国,知深才能爱切。
2 、“知史明德”,这“德”,主要是我国历代、重点是当代的著名棋手和棋类爱好者的传统美德和崇高品德。
二、“三棋”活动和竞技的现状
(一)、围棋活动和竞技的现状
(二)、国际象棋活动和竞技的现状
(三)、象棋活动和竞技的现状
本节强调和提到三点: 1 、现状指中国当代即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棋”活动和竞技的现状。
2 、谢军等人的杰出贡献;常昊在应氏杯赛中夺冠,中国围棋突破“韩流”问题;前国寻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洛夫退役。
3 、既重点讲述“三棋”活动和竞技的现实国情,也简明概述这方面的当今世情;既讲够我国“三棋”活动和竞技的成绩、经验和美好前景,也讲透这方面的差距、教训和远忧之处。
第二章 民族精神教育
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本节可分两目,分别讲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主要表现 .
首先引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强调四点:
1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主线是爱国主义。
2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首要一条 , 就是爱国。
3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德育之中,爱国为先。
4 、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如载人航天精神等;我国女排等体育健儿在第 28 届奥运会上的精神风貌,我国著名棋手为国增光的拼搏精神。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本节可分 2 目,立足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实际,着眼长远,分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意义,指明在中小学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必然性;用过渡句自然引入下节。
引述: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的第一条就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 、胡锦涛总书记的有关论述。
三、棋德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一)、“三棋”与中华民族精神
从时空分开或时空综合的角度,可分 3 或 2 小目
强调两点: 1 、“国运盛,棋运盛”的规律,即国运决定棋运、棋运体现国运。
2 ,围棋和象棋本身及其发展过程中,所蕴涵和逐渐升华的中华民族精神,可举“爱国棋人”谢侠逊等感人事例;国际象棋中国学派、中国著名棋手的独特建树和优异成绩。
(二)、棋德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可分为 2 小目。
强调两点:
1 、从 2003 年开始,每年的 9 月 20 日 已被确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从 2004 年开始,每年的 9 月被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2 、增进棋德,能够激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指明: 1 、棋类无国界,棋手有祖国。
2 、爱国,需要理性。糊里糊涂的爱,不行;朴素感性的爱,不够;偏激盲动的爱,不对。
3 、看待和参与重大赛事,既要重视国家荣誉,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博大胸怀;防止将体育运动、国际赛事泛政治化。
第三章 诚信教育
一、诚信是做人之本
(一)、中华民族具有推崇诚信的优良传统
(二)、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加强诚信教育
强调四点: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诚信经济。
2 、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我国,抓紧用好和从容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须加强诚信教育。
3 、我国正在建立个人信用系统。
4 、中小学生要做诚信公民。
二、棋德与诚信
(一)、“三棋”历来讲究诚信
(二)、在培育棋德中养成诚信习惯
第四章 规则教育
一、“三棋”规则的重要性
二、在培育棋德中养成遵规守法习惯
第五章 礼仪教育
一、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
二、“三棋”历来讲究礼仪
三、在培育棋德中养成讲究礼仪习惯
本章强调三点;1、下棋是雅事,特别注重礼仪。
2、从教师和教练、学生和棋手到裁判、观众,从着装、体态到言行举止,都要计文明礼貌,逐渐培养儒雅风度。
3、要学习古今中外的伟人、著名棋手的风范和气度。
结束语 做德艺双馨的棋类课教师
一、强化师德修养
( 一 ) 、自律与他律
强调三点:1、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2、无论教棋与学棋,功夫往往在棋外。
3、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
引用:1、陆游的著名诗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2、毛泽东的著名诗句:“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二)、言教与身教
引述:毛泽东关于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
二、提高棋艺水平
(一)、敬业精业
(二)、教学相长
三、改进育人做法
(一)、改善育人环境
强调两点:
1、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是唯物论;人也可以能动地改造环境,这是辩证唯物论。
2、要优化软环境,美化硬功夫环境,这是“两手抓”,会使人感到优美舒心。
(二)、选择育人方法
强调五点:
1、生龙活虎的中小学生,尤其需要生动活泼的 育人方法和教学艺术。
2 、要增强针对性和时代感,提高可接受性和时效性。以棋育人,要寓教于乐,激发兴趣,让学生感知和体认“乐在棋中”、“棋乐无穷”。
3 、要充分展示棋德教育的艺术魅力,使接受这个教育成为一种既喜闻又乐见的审美过程和精神享受。
4 、鉴于棋类课的课时甚少、重在实践和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具体情况,棋德教育既要贯穿教学全程,又要与教给棋艺有机结合,力求做到提高效益,事半功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5 、 21 世纪的棋类课教师,理应成为棋德的化身、棋艺的高手,做德艺双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本章突出:
1 、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近日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见《人民日报》 2005 年 3 月 7 日 。
2 、棋类课教师要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
3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棋育人,实先育己,并再育人的过程中教育自己。
4 、棋类课使师生共同受益。这就是教学相长,师生共赢,身心两健,德艺双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