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杂陈

《棋经十三篇》(下)

字号+ 作者:(宋)张擬 来源:本站原创 2008-01-12 14:39 我要评论( )

棋经十三篇 ——(宋)张擬 (下) 审局篇第七 夫弈棋布势,务相接连。自始至终,着着求先。临局离争,雌雄未决,毫厘不可以差焉。局势已赢,专精求生。局势已弱,锐意侵绰。沿边而走,虽得其生者,败。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胜者,多败。两势相违,先蹙


棋经十三篇

——(宋)张擬

(下)

 

审局篇第七

  夫弈棋布势,务相接连。自始至终,着着求先。临局离争,雌雄未决,毫厘不可以差焉。局势已赢,专精求生。局势已弱,锐意侵绰。沿边而走,虽得其生者,败。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胜者,多败。两势相违,先蹙其外。势孤援寡,则勿走。机危阵溃,则勿下。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误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审局者多胜。《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  说到下棋布置阵势,务必在整体上连成一气。自始至终,着着求先。一旦面对棋盘较量高下,胜负未分,一毫一厘的差错也不能出。如果大局已占上风,则一心一意地求生;如果大局已处于劣势,那就勇往直前地侵占对手的棋路。顺着边缘走棋,即使活了,也仍旧不免失败。处于劣势而不承认,局面将更加难以挽回。心情急躁,一味求胜,这样的人,大多都会失败。双方相互围攻的时候,先压迫对手的外部。倘若被围而又势孤援少,就不要逃跑了;倘若机危阵溃就不要下了。所以,围棋中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的说法。使人犯错误的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向成攻的路却只有一条,只有那些仔细了解棋局特点、认真估计情况变化的人,才能经常得胜。《易·系辞下》说:“事物处于穷尽即须改变,改变然后能开通,开通才能久长。”

 

度情篇第八

  人生而静,其情难见;感物而动,然后可辨。推之于棋,胜败可得而先验。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因败而思者,其势进;战胜而骄者,其势退。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敌而不知敌之攻己者,损。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虑散。行远而正者吉,机浅而诈者凶。能畏敌者强,谓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执一者卑。语默有常,使敌难量。动静无度,招人所恶。《诗》云﹕“他人之心,予时度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棋经十三篇》(上)

    《棋经十三篇》(上)

    2008-01-03 14:53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