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久很久以前……”
生活家一闲,也叫季擎华,家人和生活中的朋友叫他小华。这名字应该跟《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中“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有些关系。关于这一点,他没承认,不过也没否认。
“打小,同学们往往会这样写作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的同学一闲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行走在革命传统纪念地沙家浜乡间小道上的一闲,气宇轩昂,卓尔不群,一看就是栋梁之材。”一闲在新浪开博最初,曾这样幽默地来了一篇。
一闲自诩为“简单而丰富的一个好人”。“我对朋友很真诚,把‘坏人’这标准调得很高的,不大随便把人当坏人。”末了,他还会补充一句:“我是老实人。”
然而“简单”如一闲者在94年就涉足食品批发、炒服装门面、开饭店、超市甚至也玩玩期货,那时的他在当地有着一些跟他年龄稍稍不成正比的故事与风光。
再后来,则因同学,是朋友,也是合作者,期货窟窿大了,一闲从道义上及其他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帮助这位朋友,导致两个几百万砸进去,大家都玩了个精光。
“当然,也有检讨的地方,比如懒散和自负,就是在最危险的时侯,没有挣扎一下。……生意嘛,就那么回事,说复杂是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一闲谈这些往事的语气有“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那种味道。
“能拖就拖,也算一种生活态度!”
“由于生活轨迹实在是都太类似了,于是我们很容易作总结,不过还是对那些成语谚语很服气,总结得你没脾气。”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商战以后,一闲回到了被他称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沙家浜农家小院,混迹于网络围棋,社团论坛,过着研究中医、漫画、棋类、足球、F1、网球的小日子。
一闲做围棋论坛的版主风格曾屡屡被坛友指责为懒散不作为。关于这段论坛经历,后来曾有玩家这样写:
“为了他坛子的事找他,他不是说他正在百慕大魔鬼三角钓箭鱼,就是正在与新西兰毛利人跳土风舞。反正一时半会是赶不回来的了,你们就先练着吧。
他的论坛都已经打成一锅粥了,他还如此滋悠淡定?
好了,等大家吵累了,骂烦了,观众也觉得是应该散场的时候了,就见他吸拉着双拖鞋在网上露头了,上了来也不全删贴,只把几个连死人也看不过去的垃圾贴删了,然后扭头就走。
从来就不见他对网上争吵的事表示任何态度,因此他的朋友常常为他‘政治态度暧昧’而苦恼。”
到大伙都发泄累了的时候,论坛就自然要萧条几天。一闲又突然冒头了,发几句古里古怪的感慨,整几句酸不拉叽的哲理,马上就惹来了一大堆写手在后面跟贴谈自己的感想。于是论坛又重新火了起来。”
一闲懒的形象,直到俺有了自己的论坛,才在俺心目中有所改观,因为俺知道了,那叫‘专业性’,是目前世道稀缺的品种。”
一闲说:“能拖就拖,也算一种生活态度!”
“写围棋不是我的工作,而是我的乐趣”
一闲爱好广泛,对数量众多的竞技相目都有着不浅的了解和研究,大到NBA,小至冰壶,规则特点信口侃来。
曾问一闲涉猎这么广,是喜欢这种“杂”,还是在寻找“重点”?一闲回答:“古人说全才即‘庸才’,我很享受‘庸才’的感觉。”
“现在这生活算是隐于市还是隐于林?”
“没那么夸张的,”一闲说:“就一居家散人吧。这生活,也许无聊,也许滋润,看怎么理解了,赫赫~”。开博“本想扯扯生活的,倒成了棋类评论了,也是生活吧。围棋,及棋牌,及体育,及生活。”
一闲的博客几乎每天更新,有时甚至更多。恬淡安静或懒散的一闲勤奋如此,让熟悉他的朋友以为他在围棋这个普通爱好中是否有了些使命责任或功利之类的意味在里面。
一闲还是那惯有的口吻:“没那么夸张的,这跟新浪棋牌这个强势媒体的支持和人气有关吧,没人看,写的动力肯定会差。有人看,有交流,才有发展嘛~”
“写东西嘛,一是有感而发,二也可以在百无聊赖时找到感觉,主要是这两种前提下会写些东西。”;“记录,是乐趣;交流,是乐趣;发现,是乐趣;有乐趣就好,这不是我的工作,而是我的乐趣。”
“但跟纯兴趣稍有不同,在可做可不做间大多选择了做一些什么。对于围棋,我比较纯洁,靠这赚钱钱赚名气的想法不多,更愿意做点实事。”
一闲家房后有块菜地,菜地临河,近期在做石驳岸,然后在这石驳岸附近要建草坪,会损失不少菜地,他说本来打算在上面搭个丝瓜架或葡萄架,毛竹、细竹、布条或线这些都备好了,看来这事得放放了。
“嗯,等他们草坪建了,过个一年半载,你又把它搞成菜地。”我说。
“我的棋评不报纸,很网络”
在一篇棋评中看到“巅峰对决”、“复仇”、“尊严”、“棋之大者”之类的词语,一闲忽然很认真地问:“要是我也这么说,你会不会觉得我是在说空话,凑字数呢?”,“不一定吧。”
“复仇、尊严,这是合理范围内的炒作,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的,甚至都不用说,更不用这么强烈的说。反推一下,这才是棋之大者,有啥大不大的,就是以围棋的名义,进行的一次推演嘛,说白了就是几盘棋,大家看个热闹,普通而已。”
一闲是不大习惯把博文写得过于精致的:“我不力求完整,甚至力求不完整,留空间多些,这样会感觉舒服吧,我是说我自己。”对于网友棋迷对他棋评的喜爱,他只说“或许我的棋评不报纸,很网络罢。”
“不少棋手,少年成名,,也没啥经验,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十几岁就能在国际大赛搞掉这李那李,就如秦舞阳十三岁就能当街杀人,可惜让他干大事时,看到秦始皇却吓得尿了裤子,不敢动手。”
如此飘逸灵性的文字,读来怎不让人心生愉悦,面露微笑呢。
“总觉得这两天有无数的东东要写。”这是跟一闲在大多数时侯对话内容,如果同时有几篇稿稿在脑子里酝酿,他会把它们分别编号为老大老二或老三。
“1:老大放一放,先写二千字的老四;2:国际排名,要掌握好时间,最好月初能出来;3:6月有富士通八强赛、LG杯、亚洲杯快棋赛,要写个《六月三大战役》。4:富士通八强,赛前可能要单独写,还有LG杯的赛前。”
“那么,今天,5月30,6月2号,就好多事要做,3号的周话记得提醒我。活其实不少,老三也要写,老四被用掉了些。”
末了,他会有小小得意:“怎么样,帅哥我还是蛮有计划的吧。哎~不会某一天我需要一天干活八小时吧?”
“闲兄,你脑子里有好多思想哦!”这是一棋友给他的留言,常被我用来调侃他。
作为多年好友,曾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一闲,这个词就是“清醒”。
对此他颇不以为然,每每以前辈级口吻指点:“‘独醒者最悲哀’、除了身心两方面健康,‘适应社会’是衡量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这些说明‘正常清醒’会更舒服些。我是中医,最能体会平衡的重要性。”
哦,平衡,又见平衡。
“一闲式”的围棋蓝图
一闲说在这年头已经很少有普通人的情况下,他很乐意努力做个普通人。足球、NBA、网球、F1、职业拳击,等等这些都是他喜欢的项目,围棋也是。
然而围棋的发展,职业化远远低于上面提到的这些项目,一闲理想的围棋就是希望围棋象网球那样发展,围棋的职业化道路应该能以网球为范本,其特点就是:国际性、个人、城市、赛季。还有,奖金、等级分。
一闲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围棋蓝图:
组成一个统一(或联合)并权威的世界围棋组织,各国有分协会;各棋手自由转入职业行列,参加巡回赛,以比赛奖金来养活自己;国家队是临时的,像戴维斯杯那样操作。
把现在那些富士通三星LG春兰丰田应氏改成公开赛,四大满贯级的;各国头衔赛开放出来(尤其日本),也变成世界所有职业棋手的积分赛;比赛规则很难确定吗?每局猜先优先选择用中国规则还是日本规则;每个比赛32或64人都行,包括一些预选和外卡,十天多点就完成;全年20--30个大小比赛,年终来个前八大师杯。
“革命了~革命了~”一闲如是说。
“然而,围棋的重点,不外乎就是中日韩三国,把网球的职业化特点套用在围棋上,有多大的行性?”
一闲说:“也许是一顿饭的事情,也可能是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意思是关键在观念和协调上。现在的总形势还是不错的,台湾棋手能拿世界冠军,朝鲜的水平也不错。欧洲的包括俄罗斯、法国等地的普及都做得有声有色。”
“目前的国际大赛和东亚三国的国内赛事都比较稳定有序。只需三巨头通个气,把各自国内的赛事开放,成为公开赛……”
一闲也承认在赛事开放这一点上:“难度在日本,他们的赛事太有传统了,他们的棋手水平目前比中韩弱一些。这两个问题使日本难以豁达开放国内赛,因为那样很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就成了‘为人做嫁衣’。”
“整理这活,确实很累”
06年11月左右,一闲经过较长时间的考虑,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棋手等级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困扰:国际赛事太少、三国赛制又不尽相同、各赛期跨度长短不一、国内赛应在等级分中所占的份量以及上年的国际赛在计算中是否对折等一系列问题。
早晨开机,随时会有他凌晨三、四点留在Q上的几句感慨:“那个等级分,有很多很多的困难,几乎不能解决,虽然最终能解决了,但我还是担心仍有很多困难会出现,围棋的比赛太不规范了……”。
“已经调整了很多思路,先前的有些想法并不完善,但即便现在的想法也可能不完美,也许是做不到完美的。不过我还是会做出来看看。”,“昨晚找到一个台湾人的网站,上面不少围棋资讯。”
那段时间的一闲陷入了围棋资料、数据的海洋,权衡、比较、对照、选择,他在冥思苦想,怎样才能找出一个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的等级分计算方法。
有时他会一边整理,一边念叨:“韩国围棋大师赛不知是啥比赛,韩国名字真复杂,同一赛事两三个名称。”;“小日本的赛事真是混乱,过于尊重历史,新人不容易有机会。”;“觉得今天很冷,我今晚要把韩国的弄掉。”
“需要我做点啥么?”
“适当时,鼓励一下,就好。”
“现在睡觉去,晚上争取精神抖擞干活。”那会是下午三点过,他认为自己最佳工作状态在半夜。
临近年末,等级分工程接近尾声,欣慰之余,一闲第一次承认:“整理这活,确实很累,特别是有些日韩赛事。”
不过他马上又说:“不过乐趣也有,虽没有打谱那么明显,但看着这些熟悉或不怎么熟悉的名字之间的对撞,看这些赛事的结果,颇有些回味。”
《围棋国际等级分排行榜》
2007年1月1日,新浪棋牌以醒目的位置首次推出了一闲的《围棋国际等级分排行榜》,接着又在新年首期《棋道》中发表了一闲的《呼吁推广围棋国际等级分》的文章。一闲这样写道:
这个世界并无纯粹的完美。对于所有围棋爱好者来说,围棋已经够完美了,她给了我们太多的快乐与感触。但我们还想奢求得更多些,不光有围棋的技艺、围棋的文化,还想能有更多的背景资料,以便于我们更清晰的来看待围棋、看待围棋比赛。
我们一直在关注围棋大赛。我们能知道谁是最强的,谁是超一流,但如果往后推到一流、准一流的棋手,就只能模糊的说哪个国家的厚度最强,哪个国家近期整体表现如何,我们无法细致道出国内排名十位、二十位左右的棋手在国际上的位置。
在观赏围棋国际大赛时,很自然的会将对战双方作个比较,谁拿过世界冠军,谁进过四强八强几次,谁在国内有头衔,谁最近几个月状态不佳。然后我们就会想到,要是把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统计出来,不就能有一个直观的比较了么?
这就是围棋国际等级分。
在一闲排行榜后每期都附有这样一份详细的说明:《【围棋国际等级分】统计方法细则》、《国际及中韩日三国记分棋战目录》、《各项等级分记分棋战分值一览表》、《关于围棋国际等级分的一些思路》、《05/1/1以来国际棋战细录》、《06/1/1以来中国国内棋战细录》、《06/1/1以来韩国国内棋战细录》、《06/1/1以来日本国内棋战细录》、《棋手等级分分值统计细录(中国棋手)》、《棋手等级分分值统计细录(韩国棋手)》、《棋手等级分分值统计细录(日本棋手)》、《棋手等级分分值统计细录(其他国际棋手)》。
一一罗列出来的这些标题,记录着一闲在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整理、制作等级分时的巨大付出与艰辛。除了呕心沥血,其它词语都显苍白。
从07年1月至生病时的08年8月,一闲共推出围棋等积分20期。期间为准确起见,他采纳棋友们的意见,将《围棋国际等级分排行榜》更名为《围棋棋手国际排行榜》;并将起初未被录入的台湾中环杯按亚州杯的份量来取分。
关于等级分的计算方法一直以来有各种声音,在目前的状态下,这一层面上的公平或许就是另一层面上的不公平,绝对的合理没有,正解应该不止一个。就象三国围棋规则不统一也不十分影响交流一样,棋友们基本一致的则是对一闲围棋热忱的钦佩和肯定。
一段关于抽烟与幸福的对话
08年9月16日,一闲因胃不舒服去医院做个普通检查,B超结论却“疑似肝癌。”尽管最后“判决”要20号CT之后才下来,但作为中医世家的父母与一闲,都隐隐有了不祥的预感。
一闲道:“呵呵,真是有点搞笑,怎么会突然这么意外?但我又好像没啥特别感觉?”“你还要啥感觉呢,这么长一段时间,疼痛、恶心、呕吐,不一直在折腾么?”
“不,不是说那感觉,是说,这事……我也不是乐观、也不是麻木,也不是不敢相信,却似乎很平静。”
沉默了一会,他说不抽烟,要改吃口香糖了:“刚刚在想啊,就是觉得,好象这个时候该抽支烟,然后想,为啥要抽烟呢?”
“不必刻意决定什么吧,暂时克制些,如果身体状态好转些,还是可以抽的。”
“实际吧,就是呢,有点空空的感觉,好象抽烟,是个……就可能象棋手下棋时拿个扇子那样。这种事情,你不理解的,不是克制不克制的问题,喜欢喝酒的人,酒喝下去时的感觉,你能体会?反而我是不明白的。”
“实际,喊着让别人戒烟的人,大多不是吸烟的人,他们不懂有些事情……”。
“抽烟是不算什么大享受,但,你倒说说,不管有钱没钱,或再怎么有钱的人,他的生活中,能有多少真正很享受的时刻?如果他本来是抽烟的,那么,要是你让他一下不准抽了,他可能觉得人生乐趣少了好多,……虽然抽烟并不算占了多大比重。”
“一个比较好的环境,比如冬日的午后阳光下,音乐;一杯绿茶;一包烟;一本书(似乎缺一不可)。这就是幸福,几乎是最高级的了……所以,烟,看似没啥,实际还是有级别的~”
一闲说他抽烟的时间很早,那会高二,住校:“学校在山脚下,现在是没了,实际就是在虞山最主要的入口处,那个地方,当时常去,门票好象5分钱?我们直接从后山铁丝网那里进去。游人很少,很自然,很贴近自然。读书、喝茶、下棋,享受生活啊~~”
“实际那几年是我性格养成的主要几年吧,可能因为经常去山的西边那里坐着,人变得有些平和得可怕,那里根本没有人会走到的,虽然也不算很偏,但遇上其他人的概率是1%。”
“坐那,能看到的,昆澄湖、农田、公路,最近的是一个军营,不过也是颇远了,虽然山不算高。”
一闲有些怅然:“如果现在想,实际那就是我喜欢的时光吧。包括看《麦田里的守望者》时,会有感动,以及共鸣……不过,象这些东东,旁人,往往很不容易体会、捕捉到的,不是思想啥的,就是说,我不想怎样……”
“我简单……至少我自己觉得简单。我不怕啥的,我也不会恐惧啥,很多人有很多恐惧,这方面我很好。当然,不怕,并不意味着不珍惜。”
我说:“在大环境下,人有时觉得自己特别弱小,没有能力抗衡很多东西。自然会有一些焦虑和恐惧。但,你不一样。所以,如果即将面临一些事,可以怀疑你的运气,但我一点不会怀疑你的勇气。”
“我也是普通人,并不算强壮,……但这事我们必须有心理准备,这样也好,20号如果没事就赚了。”08年9月20日中午,一闲的父亲和姐夫从常熟市医院带回了CT结果:肝癌晚期。
一闲说:“很遗憾,没办法的。这是个概率、运气问题,要是我带来的印象是痛苦,那就没意思了。所以,不要过于难过,无论如何,以后想到我时……应该是比较美好的,微笑的。”
“无论怎样,尽量避免悲情气氛,正常平静对待。”
承受我如石的沉默罢,以及一干再干犹未全干的心事
从08年7月15日第一次谈及胃不舒服,到09年2月13离世,198天。
从08年9月20日确诊为肝癌晚期,到09年2月13离世,146天。
从09年2月10日,写完《农心杯前瞻》,到09年2月13离世,3天。
09年2月12日,写下当天日程最后一项记录“20:30睡”,到次日离世,13个小时。
在生命最后的四千多个小时中,一闲日渐虚弱的身躯,往返于沙家浜—上海,上海—沙家浜;再上海,再沙家浜。检查,手术,介入;介入,再介入。
在生命最后的四千多个小时中,一闲撰写了73篇近30万字的围棋稿件。手术完毕出院回家调养,痛苦、呕吐稍有好转,一闲就要起床写围棋。
“历年棋谱的整理、历届赛事情况的记录、各职业棋手的历史纪录,这个工作应该是棋院的责任。”这个话题每每让一闲有轻微的叹息:“数据值钱,整理数据的人不值钱哪。”
“日本做了几十年了,以前还没电脑呢。每年几千盘对局,不过半个人的工作量。关键还是我们的管理者看待问题的思路和高度。”
“要是我们的‘国内等级分’真的做得好了,“马氏大赛资格积分制”就没必要了。为啥要打补丁,就是有点问题。”
“赛事的棋具、棋手着装,这不光是个面子问题、形象问题,也是个文化问题,甚至是素质问题。”
“定段群体的问题……”、“围棋教学市场的规范……”、应多多关注女棋手”、“赛事转播……”
是围棋的魅力慰籍了一闲的痛苦,还是一闲执着的热情照亮了围棋?或许,都有?答案我不知道。我只清楚这一点,中国有一闲这样的棋迷,是中国围棋之幸。
09年2月10日上午,一闲吃了镇痛的玛啡,蹲在电脑前,用膝盖顶着腹部完成了他最后的作品《农心杯前瞻》。下午回到沙家浜医院,象是有什么预感,他说从现在开始,他要记下每天的日程。
2月11日,一闲作如下记录:6:00小便,体温腋下36.8;8:10挂水开始;9:40口服第一批片剂;12:20挂水结束,谷丙转安酶较高,联系上海医生;13:00体温36.5(腋下);早上9点晚上6点,各半包藕粉;19:00吃药,未成功;19点多,吃药成功;20:00洗洗睡;23:30口服玛啡,睡。
2月12日,过完38岁生日后的第88天,在一张普通的白纸上,一闲写下了他生命日程的最后记录:“7:00小便,300CC;8:00挂水,利尿,吃药(恩替);13:20挂水结束;20:00服玛啡,小便(吃药),20:30睡”。
“小疼小痛啥的也习惯了忽略不计”;“医生和亲友都可能下意识的认为在家养好体力然后配合治疗,但我总是把每一天都看作‘生活’,屋后菜地边走走、扶着桥栏看水流……都是幸福生活。”(《住院札记》)
生活家一闲,在最后时刻,把活着的每小时、每一分钟,都看作在“生活”。
“总会过去的”
09年2月13日清晨,一闲陷入深度昏迷,心跳最初很快速,然后慢慢低下来,接近那个时刻,每分钟,7次。
然后……再然后……,就象他写的最后一个字:睡。
受尽一百多天折磨与煎熬的一闲,安详、平和、永远地睡去了……尽管早有思想准备,残酷瞬间降临的那一刻还是让亲人、朋友们悲痛欲绝、无法接受。
姐姐说:“我一直抓着他的手,他手是温热的啊,一有风吹草动,我们都赶紧看,我觉得他还会醒来,叫我声姐姐。”
这,就是命运之神!它总把本该完美无缺的东西,要么弄得肢离破碎,要么从你身边残酷掠走。
然后告诉你:看,这就是人生!
身为人的我们,眼睁睁、活生生看这座城池,毁灭坍塌于另一种地震,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无力回天,没有一点点,哪怕一点点的选择余地。
这是怎样的伤痛与残忍?这是怎样的绝望与悲哀?
树下落叶,水上浮萍,随风而走;人生朝露,殊途同归,只是时间迟早。
“总会过去的,”这是病后一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现在,这一切终于过去了,我想说,一闲,你解脱了。
他在云层的上端,在天堂微笑,那儿有酒有歌有围棋。
“兄弟,我们来了,给你报捷!”
在本文即将完稿之际,古力九段在LG杯决赛中,以2:0零封李世石,夺得他围棋生涯的第5个世界冠军。这个即使在状态低迷时也被一闲看好的棋手,不负众望,为中国围棋添上了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丰田杯这几盘,古力赢得不带烟火气,而大家也对古力越来越放心,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古力。”(《再来夸一夸古力—担负起超一流责任的中国第一人》)
“LG杯再来一次富士通那样的演出,世界就是你的了”(《不担心常昊,看好今年古力年》)。
“但在LG杯半决赛前,我相信有很多人,会跟我一样,觉得古力应该赢,应该能战胜李昌镐进入到番棋决赛。”(《再赞古力》)。
在生前最后一篇博客《住院札记》中,一闲这样写道:“关于古李,想说:这个世界是C罗的,也是梅西的,但终究会是梅西的。同理,这个世界是小李的,也是古力的,但终究会是古力的。”
这是中国围棋的节日,也是中国棋迷的节日。幸福吧,自豪吧,骄傲吧,这些普通而泛滥的形容词此刻怎么用都是可爱而恰当的。
这样的时刻,棋迷们没有忘记一闲,在他的博客里,写下了这样一条条饱含感情的留言:“一闲兄,我来告诉你,古力零封了李世石,你当含笑而去了。”、“兄弟!我也来了,给你报捷!”。
“闲兄:农心杯古力输了,但是今天,他把LG杯赢回来了!替你赢回来了!”、“天堂也有围棋的,但我们再看不到你的棋评了。”
抬眼望窗外,视野很开阔,草坪、树林、深邃无际的天穹,有暖暖的太阳和一些云,那光亮,忽然刺痛了我的眼睛,这一瞬间,我泪流满面……
一如离离原上草,闲云淡淡本无根
“无论在多么痛苦、疲倦、难堪、焦躁、惊慌、手足无措之时,男人,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优雅。”,“即便穿着简单,也要坚持品位。”(一闲《男人》)
向一闲致敬!在这里,以围棋的名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