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子棋规则改革,主要是开局模式的改革。从2005年到现在,国际连珠联盟一直在摸索探讨试验着。在国内有探讨,但只有北京进行了实质性试验。我是主张简化开局模式减少非理性限制希望五子棋可持续发展中“一小撮”之一,组织了十届“连换”模式的试验比赛,并对比赛进行了数据分析。然而却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不尊重《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我感到大惑不解:
1、国际连珠联盟15年的探讨证明现规则确实不改不行。
2、我主张改革,但不是马上“变脸”,而是将探讨试验纳入日程,全面统计分析。
3、由于我的地位“卑微”,再加上试验数据不足,并没有向官方正式提交方案,一切还在初始。
4、除了试验性比赛,在市一级比赛中还是采用正式规则。在区级以下比赛中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赛,且让参赛者感知竞技五子棋不是原始无限的游戏,采用了“过渡”方案(指定流、彗、游星三个开局,无交换、无多打、无禁手、黑白连六皆不计胜负),逐渐让大家接受《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比赛,效果不错,不仅参赛人数在增多,而且知道了规则中有指定开局且认识了其中的三个。
5、有人会问,你为何不采用现规则中的无禁双盘,设专业及业余组?其他棋有分专业业余,可人家是在基本规则统一下的分组比赛,而按一些人五子棋业余组的分法采用无禁双盘与《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根本法相比只不过是简单游戏。全国性比赛中设置的公开组采用无禁双盘的作法,并没有达到理想人数,完全证明了无禁双盘只能让参赛者更加深五子棋只不过是简单游戏的认识,这“简单游戏的认识”正是影响五子棋发展的关键点。也不能引起参赛者对《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的学习,因为“难度”是诱发学习探索的动力。
6、有人会说,“过渡”方案让参赛后进入学习培训班的孩子对三个开局、白棋连六不胜的概念“挥之不去”。晕!“过渡”方案是让参赛者知道《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中有指定开局,其中有这三个开局,白棋连六不胜是国际五子棋无禁手比赛的通用规则之一。而学习培训班是让学生更全面地知道《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不止三个开局……,有禁手与无禁手比赛的不同。教师你作为呢?我了解到有的教师还有“知名”的,他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最后才讲《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核心(也许是为了保持竞技五子棋的神秘)。我很不解,我认为讲完基本术语,就应进入规则学习阶段,应让学生尽快了解竞技五子棋是有《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且完全不同于无限无禁的简单游戏。当然不可能一上来讲的那么透彻,让学生初步了解就可以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
7、要说不尊重,我认为那些“挟持”中国棋院将国际试行的“山口规则”拿来改成《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的“高手”们,他们才是对中国五子棋的不尊重!好听的说他们是为了尽早的让中国五子棋与国际接轨,难听的说就是为了他们能参加国际比赛不吃亏。国际还在试行,而中国却将初试版写入正式规则,这是多么尴尬的事。国际又在试验“索八”(下一步还将试行其他),让人心慰的是国内只是在“精英”中试行。我不反对国际接轨,但《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一定要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这是中国一切事物发展所要求的。而且这“中国特色”还要体现她的可持续的先进性上。
8、五子棋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更是每个五子棋爱好者的,为了五子棋的可持续发展谁都有权品头论足,当然中国五子棋爱好者推动更多的人参与《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各个级别的正式比赛这是义不容辞的。
9、到现在“连换”也许是最佳的开局模式,当然还会有更好的,只要是简化开局、减少非理性限制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案我一定支持,并主张大胆摸索试验。我有生之年看不到“改邪归正”又有什么呢?
以上只不过是一个痴老头的唠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