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4日圣诞五子棋挑战赛采用连换规则限制版,共收集有效棋局92盘以下是粗略统计。
|
假
黑
行
③
定
开
局
|
假
白
行
③
定
开
局
|
开局
|
交换
|
假
黑
=
黑
|
假
白
=
黑
|
黑胜
|
白胜
|
和
|
假黑
|
假白
|
黑①,③,⑤
白2,4
|
9
|
|
疏星3
浦月2
寒星1
斜月1
丘月1
明星1
|
0
|
|
9
|
|
7
78%
|
2
22%
|
|
黑①,③
白2, 4⑤
|
17
|
|
瑞星2
云月2
雨月4
新月2
浦月2
寒星1
明星1
恒星1
名月1
溪月1
|
1/17
|
|
17
|
|
7
41%
|
8
47%
|
2
12%
|
黑2,4⑤
白①,③
|
5
|
|
残月1
水月2
疏星1
斜月1
|
|
|
|
5
|
3
60%
|
1
20%
|
1
20%
|
黑①,③4,⑤
白2
|
√
|
|
0
|
|
√
|
√
|
|
0
|
0
|
0
|
黑2,⑤
白①,③ 4
|
2
|
|
恒星1
丘月1
|
|
|
|
2
|
0
|
2
100%
|
0
|
黑①,4
白2③,⑤
|
|
√
|
0
|
|
|
√
|
|
0
|
0
|
0
|
黑①,⑤
白2③,4
|
|
3
|
浦月1
疏星1
雨月1
|
1/3
|
|
3
|
|
0
|
3
100%
|
0
|
黑①,4⑤
白2③
|
|
11
|
溪月2
岚月1
花月1
瑞星2
疏星2
名月1
浦月1
长星1
|
|
|
11
|
|
4
36%
|
6
55%
|
1
9%
|
黑2③
白①,4⑤
|
|
8
|
新月1
岚月1
疏星3
名月1
瑞星1
长星1
|
|
1/8
|
|
8
|
4
50%
|
3
37%
|
1
13%
|
黑2③,4⑤
白①
|
|
3
|
新月2
雨月1
|
1/3
|
|
|
3
|
1
33%
|
1
33%
|
1
33%
|
黑2③,⑤
白①,4
|
|
3
|
长星2
寒星1
|
|
|
|
3
|
1
33%
|
2
67%
|
|
黑①
白2③,4⑤
|
|
8
|
疏星3
溪月3
名月1
新月1
|
2/8
|
|
8
|
|
3
38%
|
4
50%
|
1
13%
|
黑3,⑤
白①2,4
|
|
3
|
长星1
游星1
疏星1
|
|
|
|
3
|
1
33%
|
1
33%
|
1
33%
|
黑①2,③,⑤
白4
|
1
|
|
云月1
|
|
1/1
|
1
|
|
1
100%
|
|
|
黑4⑤
白①2,③
|
1
|
|
浦月1
|
|
1/1
|
1
|
|
0
|
1
100%
|
0
|
黑①2,③
白4⑤
|
1
|
|
浦月1
|
1/1
|
1/1
|
1
|
|
0
|
1
100%
|
0
|
黑①2,⑤
白③4
|
|
√
|
0
|
|
|
√
|
|
0
|
0
|
0
|
黑③
白①2,4⑤
|
|
7
|
斜月2
雨月1
浦月2
峡月1
新月1
|
|
1/8
|
|
7
|
3
43%
|
4
57%
|
|
黑①2,4⑤
白③
|
|
10
|
花月1
岚月1
金星2
溪月2
名月1
松月1
斜月1
瑞星1
|
|
|
10
|
|
6
60%
|
4
40%
|
|
黑③4,⑤
白①2
|
|
√
|
0
|
√
|
|
|
√
|
0
|
0
|
0
|
合计
|
36
39%
|
56
61%
|
疏星14(15%)
浦月10(11%)
寒星3(3%)
斜月5(5%)
丘月2(2%)
明星2(2%)
瑞星6(7%)
云月3(3%)
雨月7(8%)
新月7(8%)
恒星2(2%)
名月5(5%)
溪月8(9%)
残月1(1%)
水月2(2%)
岚月3(3%)
花月1(1%)
长星5(5%)
游星1(1%)
|
1/24(26%)
2/8
(9%)
|
1/19(21%)
|
61(66%)
|
31(38%)
|
41(45%)
|
43(47%)
|
8(8%)
|
天元:连换规则限制版未来如何?有没有“登台”的可能?会不会出现将26种开局都研究一种4、⑤而立于不败之境呢?其实连换规则限制版的开局有点像坂田规则,但比坂田规则变化丰富,前三手定型多半由后手方确定,但也不全是这样,减少了先手方的赛前准备,增加了不确定性,同时多出了③、4组合的情况。但由于26种开局内③、4组合将⑤成为唯一选择,那是行⑤者很高兴的事,因此③、4组合不易出手。黑①是无法选择的定着,如果连换扩大到第7手,赛前准备性会减弱吗?可行性大吗?
陈伟:针对连换规则,我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总体来说我认为这个规则很好,26种开局都存在了具有平衡局面的可能性,即使有可能一些开局找不到在慢棋赛中的真正平衡,但在时间有限、人脑计算力有限的实战比赛中,可下局面非常多。足够多的可选择变化才能体现出顶尖高手和一般高手之间的差距。
有人担心如果一个选手把26种开局都准备一个4、5的下法,从而利于不败之地。我觉得这种担心可以不必有。因为一个常见瑞星开局就有那么多的深入研究,定式不断被刷新。一个人的能力怎么可以弄明白26个这样的变化让其他棋手没有创新的对策?在寻找这样的平衡4、5的时候,不知道得终结多少种其他的4、5才能找到。如果有这么一个棋手26种开局都有1个4、5足够深入的研究,那他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高手。而且只下一种变化,其他对手都会有所针对的准备,最后变成很容易和棋的局面。真正的高手仍需要实战中变换思路而获得胜利。
为了让更多的棋手接受连换规则,与以前的RIF规则和山口规则有较好的沿袭性。建议规定第一手棋必须下在天元,第二手必须下在天元旁边一格,暨直指和斜指两种,第三手在5*5范围内。也就是说保持原有26种开局。4、5手则可以随意摆放。
另外,因为由于连换规则变化太多,经常会出现没有准备到的局面,棋手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所以高级别的比赛至少需要1.5小时-2.小时的独自用时和读秒。每人小于1小时的棋变成了儿戏。
连换规则后,4、5需要特别的赛前研究,除还原以前变化外,临时寻找平衡4、5的难度太大,基本上不太可能。而从平衡4、5中选择黑棋或者白棋的难度相对小很多。
现有的规则比赛问题太多了:1、“考试型”的比赛,高手需要冒着被谱杀的风险考别人,否则就很容易被和棋。2、国内最高级别赛事是45分钟快棋赛,除了研究的复盘以外,棋局质量大大下降。3、几个变化不得不被反复使用,比赛中经常出现几局棋完全一样。
五子棋需要这样的规则改革,让我们热爱的棋种更加博大精深,更加体现创造力、体现精确的计算。
仇云飞:如果按照外国棋手的认知他们认为这个规则(也就是对SAKATA规则的定义)黑优势巨大。
我以经验认为开局摆子阶段越长不会消除准备性只不过把准备的内容略扩大而已但是我自己认为这个限制版其实可以试一试
现在问题由于34组合,可以使开局限制在疏星或流星,那么我只要会这两种开局就行了,如果前两手是直指,那么我就行34变成疏星,5只有一种选择最佳。如果前两手是斜指,那么就就行34变成流星,5只有一种选择
这里有个问题一般棋手第3手都会选择走1子
因为34组合出来的话5只要走一个黑必胜或者优势很巨大的点就可以了
所以是迫使棋手进行45手组合
走45组合的话还是会有准备性
但是相对减弱因为不清楚对方3手这一子定在什么开局所以准备的广度加大
但是现在的研究已经指明疏星1打黑优势非常巨大所以实战很多人不乐于选择1打
不乐于去防疏星1打已经接近黑必胜如果不想让对手摆流星那开局方大可以走1子
这个是不确定的
如果23摆流星那棋手就会面对45中招的危险
所以棋手会自行考虑这样的问题
我的意思是这个抢行34的前提是对手走12组合
但是他怎么能确定对手一定走12组合而不单走1呢?
12组合优势这个结论我不太赞同。。。。。
那就是说后手必须连行,而防止对方连行34
对先行1个子就可以避免连行34的局面
23后手方肯定往自己研究的开局走但先手方可以通过45破坏这种企图最后可以达到双方都涉猎不够深的平衡局面去拼
26种开局都研究一个45组合,有可能
这我也刚在想这个问题会影响连换的前途
如何修正?
得认真考虑一下
这点我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我先开1手的时候我26个开局各准备1个45但比赛中对方开1手这种可能出现的时候我就得准备他可能出现的45
也就是在比赛中实际棋手准备量是没有减少的而且长时间准备一个45会造成对手对自己准备的熟悉所以在比赛中这些问题还是会在博弈中自行解决
扩大到67我觉得随着研究的深入还是会研究定型
当然这个只能靠研究结论再看
人为扩大开局阶段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用
再补一段到7手的弊端比如现在我45乱飘两手67由于准备性过低的情况下想凑出一个平衡局面是很困难的瞬间会出必胜必败局面造成对局质量下降如果不乱搞45那不过就是在现在的研究基础上把主干变化往下延伸而已并没有脱离准备性
恩其实AIVO说的准备性问题得深入探究一下他只是假想出来的那种局面看似有道理但是实际是不是这个得研究一下。。。。
曹冬:
刚大致想了一下,这个规则可行性是有的,但仔细一想,其实就是sakata规则,跟山口的关系根本不大,因为就像姚老师说的,3和4是不易组合的,只有几种不是必败的组合,所以大家都好掌握,那大家再想下,那等于就是sakata规则了,只不过先后手交换上面丰富了一些,由于又限制了前3手的形状,那么这个规则其实更接近sakat规则,而背离了连换规则很多
对,所以,先手下1,2手,比较稳妥
李一:
和坂田规则基本一样
张铁良:
所谓研究那个四五的特殊点变化一般只需一两次就会被淘汰前五手很好不要增加了
其实即使这个人研究了这个四五,它能保证不败也足以说明他的棋力了
如果有更好的规则或者有调整的方法当然好但是目前我没有找到
围棋规则以前韩国也研究出了一些新的变化中日开始都说是坏变化胡走,但是后来证明都是围棋的一些优秀新变化
就是规则比较自由,有点像连换规则的思想的缘故
张铁良:
就是围棋开局规则比较自由,有点像连换规则的思想的缘故
围棋的开局就没有落点限制
所谓研究那个四五的特殊点变化一般只需一两次就会被淘汰前五手很好不要增加了
龙图腾:
限制版连换规则很不错
比起山口,减小了开局中研究速败的可能性,彼此都有一次进行平衡选点和交换的权利
很公平,而且可下的变化增加了很多
陈伟:
这里面真正平衡的也不多,你的招用一次人家就会研究,你能研究几个这种招?》
吴晓宁:
我就喜欢下这样的局面未知嘛!
经过1短时间的筛选后,剩下的可下局面就大大丰富了
2年的时间足够,然后剩下的相对平衡的局面就够大家下一辈子的了
陈伟:
原来随便一个开局都很复杂,后来不是都有定论了?
曹冬:
这样的招研究几个生僻的并不难啊,现在软件这么发达,我就先研究六好了,你六下不对也许就速死,或者你换了,我下个6,你7下错了也死
吴晓宁:
这个是肯定的
吴晓宁:
你别忘了5会有很多的
陈伟:
如果你准备的是其中一个复杂胜,人家正巧也准备了,你不又被谱杀了?
吴晓宁:
在禁手不可能取消的情况下,
吴晓宁:
这个概率低的很
吴晓宁:
可以排除掉的
曹冬:
要是那样可以去买彩票了。
吴晓宁:
我想也是
陈伟:
而且对手选一个强的就算下不出来必胜,也会走的很强的
陈伟:
不一定会输
吴晓宁:
至少是软件算不出来得局面,而且自己要拆到将近15手左右的变化,双方都能接受的局面
曹冬:
这种的,真是不好说啊。。
吴晓宁:
这个有点太飘了
陈伟:
这种看似飘渺,但是给我半小时细算一下可能就找到黑棋或者白棋非常强的办法了
陈伟:
不是可以随便仍的
吴晓宁:
所以在白4不超过5×5的范围呢,如何限制5呢?
曹冬:
rif,山口的一个优点就是虽然靠研究的地方,但这种研究双方是对等的,相对公平的
陈伟:
允许局面多,必然有研究的问题
吴晓宁:
现在就是要打破这种研究的趋势,老外就烦中国的地毯谱
陈伟:
允许局面少,必然有没什么可下的问题
陈伟:
看偏向于哪一点了
吴晓宁:
这点没错
曹冬:
所以,2,3放开一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吴晓宁:
4在以天元为中心5×5的范围内,5在星位以内!??!?!?!
吴晓宁:
这个也太飘渺了
曹冬:
4,5没必要限制吧
吴晓宁:
这样其实很繁琐了
我是持坚决反对开放2,3的,这样小日本也不会同意的
那中国的妖刀就横行天下了
曹冬:
这个。。在合理的规则也不会说服日本人的。。
吴晓宁:
日本就是固执
还没中国人开放呢
曹冬:
日本人其实还是喜欢定式的,但他们只喜欢前面有个架构的定式就可以了,不喜欢后面继续地毯
吴晓宁
这点同意
欧洲人现在一看中国棋手下瑞星和疏星都头疼,怕被地毯掉,所以他们必须要改规则
陈伟:
局面少一定会被地毯
曹冬:
恩,有了终结者也没用,他们人少,拆不过来的。。
吴晓宁:
不过我局的欧洲棋手这种探索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其实中国棋手在国际上还是话语权少呀
陈伟:
不管是水平还是人数,中国都领先全世界
陈伟:
所以中国的话语权应该增加
吴晓宁:
这话语权不是咱们自己在家里说增加就增加的~~~
永星:
其实你们还不知道,中国还有很多世外高人尚未现身。
吴晓宁:
此话怎么讲
陈伟:
中国可以自定规则影响他们
陈伟:
本来现在也没跟世界接轨
吴晓宁:
我可不想中研究的下棋,被算计的感觉
刘阳:
还是连换好
陈伟:
所以偶尔被这个搞一下也挺爽的
走走这个肯定能人家给算你穷尽
吴晓宁:
速生速败的局面会马上被淘汰掉
陈伟:
打几次比赛你还有什么新招?
每次比赛都有新招多好啊
吴晓宁:
所以下平衡局面,书本上没有的,才是大家想要的嘛,过几年再流行别的变化,也不是坏事嘛
问题是这个限制的连换版规则能否走出山口的全部变化
(责任编辑:伍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