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五子棋攻击论(上)
攻击敌方,打败对手是件很过瘾的事,然而不能了解攻击的时机舆方式,往往在犹疑中便落了下风,我提出五点作为攻击的理论基础:一、攻击的要领;二、攻击的时机;三、攻击的方向与攻击面;四、攻击的方式;五、正确的手顺。
一、攻击的要领
攻击时,须有全盘的计划,不要局限於局部的着手。许多人的攻击只是片面的,攻了几个三或四之后,就将攻击权交予对方。攻击者必须珍惜取得的攻击权,不轻易给对方处理的调子。许多失败的攻击,往往是因为缺乏整体的观念,在局部上缠战之后,便落了缓着,因此,全盘作战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攻击的要领可约略归纳为:㈠攻击过程中,不引动对方的反击;㈡全盘的作战计划;㈢不与对方交换不必要的应手;(四)谨慎的布局。
㈠攻击过程中,不引动对方的反击:如一图,黑棋若能占住AB两点,便可造成双三,问题是先着A点还是B点呢?如果先着A点,白棋必定^反击,迫使黑棋无暇着B点,因此,2图着A点不成立。如果先着B点,迫使白棋边挡之後,此时,黑棋便有时
间着A点。
㈡全盘的作战计划:如3图,黑棋将如何使盘上的子都能运用呢?
我们把焦点集中于4图中,如果黑棋占得A点,则白棋便算输了,白若B则黑C连五,白若C则黑B连五,此种棋形叫做一线双四。如何使3图产生一线双四呢?黑棋只要照5图中的顺序攻击,最后攻^便造成一线双四了。此种全盘性的攻击,将使人防不胜防。
(三)不与对方作不必要的交换:初学者喜欢无意义的乱攻一通,这是很致命的缺点。如6图。
这是密棋的棋形,黑棋没有必要在AB处着子,应该保留此一交换。如7图,黑棋也没有必要着A或B,这种无意义的交换,可能会造成速败。因此,在盘上落了时,切不可一味乱攻,不必要的交换应手,往往功败垂成,初学者更应警惕才是。
㈣谨慎的布局:欲获得较佳的攻击线,必须谨慎的布局。布局时,大都会寻找能够构成庞大攻击纲的要点,同时能够作全盘战斗的着手。如8图,黑棋布局的要点为何?
显然A点才是要点中的要点,此点一方面阻挡了白棋的攻击线,一方面构成自己强大的攻击面,B点虽也是好点,但如若被白
棋占得A点,B点的价值将完全消失,因此A点才是布局的正确要点。
二、攻击的时机
五子棋的攻击理论中,攻击线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攻击线的多寡决定了攻击的时机,一旦完成攻击线的准备,攻击的时机便算来临了。在布局阶段中,通常只要比对方多出二至三个攻击线,便可发动攻击。
攻击时机须要准确的判断,如果落子攻击之后,发现失败时,那就太慢了。如果发动攻击之后,不能肯定得胜,应该立刻停止。零零星星的攻击三四,与对方作不必要的交换,徒然增加负担,不能算是好的攻击。一个最佳的攻击是没有选择性的,也就是对手不能选择如何防御,因此攻击时机的判断,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如9图,黑棋的攻击线有两条,白棋的攻击线有三条(10图)。很明显的,黑棋占了下风。
攻击的时机取决於攻击线,有时攻击线比对方少,也可以发动攻击,只要攻击不会停顿,以及有绵密不断的攻击网,发动攻击是成立的。如11图以及12图,黑棋均可立刻发动攻击,而不须防御。
有时攻击线很多,却因为不能联络,无法造成攻击网,此时亦不便发动攻击,必须着手於联络的要点。譬如13图以及14图,黑棋均有三条以上的攻击线,然而,因为不能构成攻击网,此时亦不可贸然攻击。
由此可知,攻击的时机,一方面有赖於攻击线的多寡,一方面得依攻击网的绵密性来决定。
三、攻击的方向与攻击面
两个棋子互相接近时,在纵、横、斜三方向上,会出现许多交点,如果棋子相隔太远,以至於交点与
棋子的距离超过五格时,那么这一交点是无效的。如15图中,AB两点为无效交点,只有CD两点是有效交点。因此两棋子距离越近时,其力量才越大。当有三个棋子接近,形成攻击线时,我们可由其势力范围决定攻击方向,如16图。
我们从图中可获得七个势力范围点,其中F为选择性的起始点,黑F之后,白棋必须选择E或G,如果白棋选择E点,则势力范围便如17图,如果白棋选择了G点,则势力范围便如18图。从势力范围分配的情形来决定下一步骤的攻击方向。如果每一个攻击能够制造更庞大的势力范围,那么这一点便可算是一个好点。如果16图中,黑棋以G点为起始点,而白棋防守于F时,其图形为19图。
19图中,OPQ三点势力范围,均受白棋于N点反击的影响,因此实际有效的势力范围仅得ABCDN五点,远比19科、20图少多了。所以,选择G点远不如选择F点,这也就是选择性起始点F,是一个很重要的起始攻击点。根据势力范围分配的状况,我们可以选择次一个要点,例如17图中,黑棋着于C后,白棋必须选择B边挡或D边挡, 选择B边挡形成20图,选择D边挡形成21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出它们势力范围的变化。
从这些势力范围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攻击方向决定了一切的变化,也决定了势力范围的组成,同时由组成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攻击面的区域。因此,先攻击选择性起始点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每一个选择性起始点,都可能使敌方头痛,因为他们或许只有二分之一的机会是正确的选择,也可能他们不论选择如何防守,可能都是失败的。如果一个棋形中有很多个选择性起始点,我想防守必定是失败,要能承4受得住攻击的机率必定很小。
四、攻击的方式 日本规定中,持先者不得下双三,将使攻击的形态改变许多,同时也影响了攻击的方式。
持先者在刚开始的攻击中,双方子数的比例是二比一、三比二……等到子敷越多时是十比九、十一比十……最後趋近于一比一。因此,持先者必须掌握住前几手的优势,也必须谨慎的考虑攻击方式。我约略将它分成四项讨论:㈠阵群选择;㈡双控制;(三)预备攻击舆总攻击;㈣取胜的途径。
㈠阵群选择:攻击的初期,阵群的变化不会超过三十种。主要的阵势均从梅花阵衍生而来,梅花阵的主要形态如22图,也就是东西南北中五个主要方位所构成。有时也可以如23图的方式排列。
从梅花阵的五方位里,相互衍生后,阵群使产生所多变化。攻击者便选择一个适合的阵型,使防御者无法抵抗。所以了解阵群的特性,以及阵群的运用,是相当重要的。攻击时的位向有一定的趋势,攻击时的阵形也大同小异。23图梅花阵中,其外围接触长度为2 x 4=8,22图中的外图接触长度为人2 x 4=5·66 ,很显然的,23图具有较大的扩展力,实际上,主要的阵群也是从23图衍生而来。
㈡双控制:这个手法是很重要的技巧。例如24图与25图中,白棋最好的攻击点应着于何处?
9999
24图可能很多人会答对,但要答对25图就比较不容易了。它的正确解答是26图及27图。在25图中,或许你的第一感是A点或B点,但这是错误的,如果你选择了其中一点,那么你的攻击一定失败,黑棋只要占住^该点(敌之急所即我之急所),白棋再无手段可施。(见27图)
因为26、27两图中,^即所谓的双控制,黑若欲反击,必遭白棋的控制。黑A则白B攻击,黑B则白A攻击,不管黑棋如何抵抗,白棋左右逢源,总是有办法攻击。
此种双控制的攻击手法,也可以用来防御。例如28图,白棋将如何防守黑棋的攻击呢?
未定待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