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比赛有来自包括爱沙尼亚、俄罗斯、希腊、中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30余位选手参加,其中中国内地有33名选手参赛,都是各自年龄段极具竞争力的队员。因为疫情的关系,本届赛事采取线上形式,国际连珠联盟使用统一的网络,选手在家中,通过符合要求的硬件进行比赛,并全程有规范的监控。

按照赛程,Renju(有禁组)比赛从4日-6日进行,每天下午分时段进行三轮,共计9轮。6日下午,赛前夺冠呼声很高的朱佳颐父亲发来报喜短信:小朱6胜3和,不败夺冠。一个小时后,记者和朱佳颐在电话中有了一次聊天式采访。
记者原先还担心一个13岁、初二的孩子会不善于表达,或者因为刚刚拿到一个份量很重的冠军头衔而显得过于兴奋,还特意腔调“这仅仅是聊天,别紧张”,但实际上,小朱展现出了一个下棋孩子特有的逻辑表达、缜密思维以及冷静头脑,记者提出的十几个问题与她事前没有任何沟通,但每个问题抛出后,她都能很流利地进行表述,语言叙述自然、真实,逻辑也很完整。仿佛,她过去的三天,仅仅是参加了一次“年级组统一测验”。
【对话实录】
Q 记者:小朱,首先祝贺你拿到这次世界青少年杯12-15岁年龄组女子冠军,G组一共有多少个选手?
A 朱佳颐:这次比赛是分了男子四个组,女子四个组,都是按照年龄分的,我所在的G组,也就是12-15岁年龄段,一共有13个选手,5个中国选手,8个国外选手。
Q 记者:13个选手,但只打了9轮,说明不是每个选手你都遇到了,谈谈遇到的对手吧。
A 朱佳颐:对,这个赛制就是一种积分编排赛制,就是你每轮赢之后,后面遇到的对手也都是前面赢别人的,会越来越强。我这次遇到的9个人,4个是我们中国选手,也就是我遇到了本组中所有中国选手,另外5个是外国选手。我们5个中国选手,彼此之间其实比较熟悉,张云舒、王珂苗来自浙江,我和张欣怡、王星瑜都来自上海,我和王星瑜还是世界外国语中学的同学,也是一个教练带的,所以确实比较熟悉。但对另外几个外国选手,可以说完全不熟悉。
Q 记者:特别熟悉,到底是优势还是劣势?
A 朱佳颐:这个真的难说,我第一天的第二轮比赛,就是和王星瑜下和了,双方一直下到都把时间耗尽,真的是太激烈,彼此太熟悉了。和张欣怡、张云舒的比赛我赢了。倒数第二轮和王珂苗的比赛也下和了。
Q 记者:你平时会有多少时间花在下棋、练棋上?
A 朱佳颐:以前是每周五,周六,周日,每天3个小时,固定时间研究的,现在大概是每天晚上花一个小时研究棋谱,或者下几盘训练比赛。
Q 记者:比赛是在网上和电脑软件下还是和真人下?
A 朱佳颐:一般是通过网络,找积分和水平接近的人下,电脑会自动进行组合搭配,我不认识、不知道网络那端的人是谁,只知道那不是机器人。

A 朱佳颐:老师都知道我们几个下棋,也经常会比赛,他们不反对,都很支持,我们世外也有传统,老师们就一个要求:时间自己安排,但作业要补齐。
(记者注:徐汇区青少年五子棋水平不是一般的强,西南位育、世外、中国中学都是声名在外的特色学校,本组3个上海女孩子,张欣怡来自西南位育,去年全国智运会,张欣怡是青少年混合团体冠军成员。朱佳颐和王星瑜来自世外)
Q 记者:你除了下棋这个爱好,还有其它喜欢的事情哇?你打游戏哇?追星哇?
A 朱佳颐:我以前还弹琴,现在没时间了,游戏不打的,更别提追星了,我空下来会看看书,科幻类的比较多。
Q 记者:你父亲说,一开始教你下五子棋的是他,可很快他就教不了你了,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学棋生涯有什么影响?
A 朱佳颐:对,我下棋一开始就是我父亲教的,他们对我很重要,现在会帮我做一点棋谱的收集、定式研究之类,也偶尔会陪我复盘、分析。
Q 记者:拿了这个冠军,希望父母给一点什么奖励?
A 朱佳颐:这个还没想好,不过晚上已经带我去吃了一顿牛排西餐,算“半个庆祝”。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