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探讨

“连换”误区A

字号+ 作者:伍池 来源:本站 2018-01-30 08:35 我要评论( )

第二届继贤杯2017(第八届)圣诞五子棋挑战赛过去38天了,当静下心来,回看连换模式开局的棋局,细品大家站在不同角度对连换的看法,鄙人感觉对于连换出现了很大误区。在解析误区前还是先让我们听一下大家说连换: 崔悦》 第一次下这个规则,要说多深的感触

  第二届“继贤杯”2017(第八届)圣诞五子棋挑战赛过去38天了,当静下心来,回看“连换”模式开局的棋局,细品大家站在不同角度对“连换”的看法,鄙人感觉对于“连换”出现了很大“误区”。在解析“误区”前还是先让我们听一下大家说“连换”:
 
       崔悦》

  第一次下这个规则,要说多深的感触完全谈不上啊,我到最后一盘才搞明白规则。单说几盘棋的感觉,中盘过渡太快,几户都是开局+残局的模式,开局也全是拼计算力,很难出现中盘纠缠,虽然变化复杂了,但只说整盘棋的感觉,就好像早期无规则时的必胜一样,从开局直接进入残局,只不过因为开局选点的原因更复杂了,但是我觉得没有了中盘的纠缠,这个棋的内涵少了很多,对局也没有什么精彩可言。刚看了胡夕对彼得的那盘棋,感觉这个连换规则下不出这种中盘纠缠的对局。

  整体感觉对局过程太快了,没有什么魅力了,从头到尾都是在计算,没有大局观,没有对棋的认识等等,只剩下对双方杀棋的计算,因为棋型比较散,大家都是从边路往中路抢,棋型一散就容易出杀,就看哪边先误算,即便连换也都是在计算杀,也许以后被研究的更深了,有了部分开局定式了可能才会逐步出现中盘局面,不过一种全新的定式体系想在几年内甚至几十年内发展起来,我不太看好,主要是现在的规则太多了,并不是所有棋手一起研究这个规则,一小部分棋手的研究很难推动定式的完善

  我认为这个规则可以作为一种娱乐赛规则保留下来,但想推成主规则,任重道远还很难。

  我觉得不如搞几次全国范围的娱乐赛,先把规则推到其他省份去,起码让他们都知道有这么个规则,多些棋手一起研究总比你一个人在北京推动要强。


  张晖》

  连换我觉得这规则对五子棋的发展很有好处,开放了空间,增加了变化,对棋手的能力要求更高!发展前景很好!!


  崔维达》

  连换规则增加了比赛的未知性,让更多脱谱选手有了机会。相比于背棋谱,大多数更愿意回归下棋的本真。

  黄俊铭》
    感觉规则好玩,但学起来费劲;优点好玩,平衡性高,可玩性高。

  缺点:新手门槛高,玩的人少;个人反对五子棋第一步必须天元或者边角43;赞成边角有利用性的丢子;虽然喜欢,但可持续性表示不乐观,感觉上手不容易,玩家群体不易扩大。


  李威星》
    我感觉这个规则很新颖,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比如边角丢子,这种方式就等于让对手为难,如果先手开具边线和天元各下一颗子。。等于下了一手。。这时候还有四手棋。。对方只能转换成平衡局。。疏星或者长星。只有这样剩下的两手棋。。才不至于中套路或者说把难题留给自己。这样四手棋下过之后。。等于用三手棋开了一个长星或者是输星。。双方皆可下。。但是这种开具就走想了之前的5手两打的各种定时中。。。很是无聊。。我个人比较厌烦复杂的定式。。我比较喜欢开放的局面。。现场分析。。现在分析一下两手过后的零一种局面。。如果两手之后对方不按照我刚才说的开等效的长星或者疏星。那么有两个选择。。下两手或者下一手。。如果下两手。。如果有一手废棋。。对方直接执黑必胜。。如果没有废棋。。就只能开长星或者疏星这种仅有的一打平衡的局。。如果第三手下一手棋。。那么对手可以让他继续下。。再下只能下两手了。。这时候如果想要给出一个平衡局也只能转化为疏星或者长星。。否则。。太难了。。这就是弊端。。

  但是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所有的开局其实都跟第一手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能在比赛的时候随机第一手的位置。。接着用连换规则。。我相信没有人能用所谓的套路快速致胜。。

  五子棋。。从天元开始。。向外发散可以分为天元和七个圈儿

  出去天元和边线还有6个圈,如果比赛的时候我能掷骰子,1到6对应不同的圈,这样连换规则就可以使用了。这样如果有人想靠现成的研究套路棋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保证了比赛的绝对公平性。


  杨娜》

  谢谢姚老师的谱,连换规则我还不太适应,不过我觉得在像之前地毯谱有点难度,对两个都熟悉规则的人,可能开局会有小陷阱,后面就是拼算了,相对公平些,规则使用时间长了有一些定式后,不知道会怎样。


  郝天一》

  感觉连换还是挺注重开局准备的吧,赛前我也跟别人讨论过,对规则没有一定细致的分析的话,感觉很难玩好,很容易就掉到别人的陷阱里去了。比如哪一手该单走,哪一手该连行,这个不仅仅是为了平衡的需要,还要保证对方不具有研究优势,感觉在开局阶段需要分析的东西还挺多的。边角丢子倒没什么特殊的看法,就是一种常规规则里不太常见的下法而已,习惯了也就好了。可持续发展性也不好说,规则变化量倒是足够多,不过这种规则是否能得到大多数人接受,以及是否足够解决五子棋规则现阶段具有的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多实践。


  马宏洲》

  我总共下连换不超过十局,谈不上有看法,更不敢妄自菲薄,说连换长久或者不长久。起初看到您的问题,我以为您就是群发,我这种不起眼的小人物只是您顺带一问而已,也没细细思量如何回答,后来接二连三的看到您发了那么多次,再次为像您这样,这一代老棋手为连珠的执着表示钦佩。能感觉到您是真心实意想为五子棋好。我简单谈谈我下这几局连换的想法,不当之处您包含。

  听闻连换包含很多规则,甚至包含一切,通过简单的几局,到后面我发现下连换的确能够包容很多,这是他的优点,也是缺点。

  就目前的规则而言,连换的确包罗万象,值得我们去研究,说是目前最好的规则不为过,但适不适合我们大力推广不好说。

  如果我喜欢山口或者索索夫,那我学山口,如果我喜欢一手,我可以专注一手,但是连换规则,我必须得会所有规则,才可能上来不重研究。

  连换看似开局很多,真正给假先方的选择不多,上次和刘华军一盘对弈,我发现,要避开研究,假先只能12连走。光走1可能直接中天元的研究。(1走天元,可以参考我和牛牛对局的棋评,1开在边交可参考我和刘华军的棋评。)说到棋评,您也许没看过,也许看到了,我写棋评向来都是有什么说什么,这里我给您道个歉,也许您没当回事,但是我作为晚辈,当时的确不应该和您大声说话,棋评中也就这事,我当时的想法做了简单阐述。申明:道歉只是因为您是长辈,但是不等于我认为那事我错了。

  12连走,要避开26开局,只能跳,但是不能跳太远,远了,对方走三,假先方会很被动,这一个我和高聪对局我感受到了,然而因为最近忙加上懒,又加上生病中,棋评还没有写到。

  12连走,走的近一点,能开的开局会增加出来多少个呢?

  五子棋需要循序渐进的发展,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我们每个人都会死,这是我们的结局。但是我们不能一出生,不学坐,不学爬,不学走,就直接学怎么去死。。。死是每个人的归宿,是最终结局,但最终的归宿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您也在从事五子棋教学,您上课目录是怎样的我不知道,我教小孩是先下无禁,等他们发现或者抢着用黑棋时提出有禁手,等他们又抢时,提出三手交换,五手两打。后面会慢慢提出山口,索索夫。未来还可能会在索索夫后提出另外的规则。

  规则一成不变,不一定是好事,一直变不正能体现出来我们的进步吗?

  上次听您一语,为什么每次都是我们跟着别人走,为什么不是要世界跟着我们走,听的热血沸腾。但是,让别人心甘情愿跟着我们走,我们不应该先给他们一个甜枣,认可他们吗。就想五子棋是中国发明的,世界都得认可。我感觉我们想出新规则,一定是在索索夫之上,创新,或者在山口之上创新,而不是推反所有,让五子棋退回到空白重新来过。

  以上纯属个人胡言乱语,对的您参考,不对,您包含。。。


  殷立成》

  连换规则,开局的准备性很大,不存在简单意义上的边角布子,都是有目的性的,由于开局量太大,在高手的中盘战中,黑白各方都可将布局中的优势,继续延续下去,目前不能体现中盘战斗,连换的持久性,看其开局的规范性,开局太多变,估计“”来下吧,哈哈

未定待续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连换模式上黑方优势尽丢-许瑞明

    连换模式上黑方优势尽丢-许瑞明

    2018-02-14 05:21

  • “连换”误区G-姚志勇拙见

    “连换”误区G-姚志勇拙见

    2018-02-11 06:50

  • “连换”误区F-张铁良讲

    “连换”误区F-张铁良讲

    2018-02-09 06:01

  • “连换”误区E-杨彥希(九指)…聊

    “连换”误区E-杨彥希(九指)…聊

    2018-02-07 06:46

网友点评